小儿营养不良性消瘦有什么症状

2022-12-28 19:01:06

马艳 主任医师 四川省人民医院

小儿营养不良性消瘦是发生在婴幼儿身上的一种营养不良现象,需要作为孩子的家长的朋友加以重视,否则,会影响孩子的免疫系统,最后导致孩子身体消瘦,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其不利。那么,小儿营养不良性消瘦有什么症状呢?

症状体征

体重不增以致减轻是营养不良的最初症状(图1)。病程持久时身长(高)也会低于正常。皮下脂肪层不充实或完全消失。其消减的顺序依次为腹部,其次为胸、背、腰部、然后上肢,下肢,臀部,最后额、颈、颏及面颊部。因此,在营养不良的早期,若仅看面部而不作全身检查,不易发现其消瘦。皮下脂肪大量消失时,皮肤变得干燥、苍白、皱纹和松弛,失去弹性、肠型可见。肌肉发育不良,肌张力低下,有时亦增高。运动功能发育迟缓,智力落后,体温降低。心音低钝、节律不齐、血压偏低、呼吸表浅。初期往往多哭烦躁,继则变为呆钝,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睡眠障碍,或抑郁与烦躁交替出现,初期食欲尚佳,继则低下乃至消失,常有呕吐及腹泻,亦可出现频频带黏液的大便,即所谓饥饿性腹泻。慢性喂养不足的患儿也可能经常便秘。当伴随各种维生素不足时可发生相应的各种症状,如维生素A缺乏所致干眼症、B族维生素缺乏性口角炎,也有缺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由于患儿免疫力低下,易患并发症,最常见为腹泻、肺炎以及各种感染。

1.胎儿期营养不良 John Dobbing l968年即提出如果营养不良发生在妊娠中期,此时正值脑发育的高峰期(发育脑,developing brain),也是脑细胞易受损时期,此时发生的营养不良会明显影响脑的发育,进而累及神经及精神运动的发育导致脑功能障碍,而后引起小儿认知及智能缺陷。孕后期营养不良影响骨骼肌及脂肪组织的发育。宫内营养不良所造成的免疫损害既严重且持久,不易被出生后补充营养纠正。近有较多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出生时发育迟缓(stunting)可导致儿童身材矮小。亦有报道胎儿营养不良与成年人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有关。宫内营养不良往往引起出生低体重儿。

2.新生儿营养不良 新生儿营养不良可能是胎儿营养不良的继续,也可发生于生后1月内,其病因多与喂养不当,消化系统先天畸形如唇、腭裂有关。临床表现为生理性体重下降后不易再回升,体重继续减轻,皮下脂肪大量丢失后,额部起皱,颧骨突起,呈“小老人”外貌。好哭、烦躁,食欲下降或拒奶。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常合并贫血,维生素缺乏及水肿。合并腹泻酸中毒者,因呼吸功能代偿差,临床可见典型酸中毒表现,应加以警惕。

3.3岁以上小儿营养不良 此期营养不良可由于:婴儿期营养不良的继续;热能、蛋白质摄入不足;不良饮食习惯影响进食;功课繁重影响食欲或由于全身疾病等多种原因所致。早期表现为倦怠无力,或烦躁不安,食欲不振和极易出现消化紊乱,便秘颇为常见,甚或出现饥饿性黏液便。脂肪耐受力差。如过量供给,极易发生呕吐、腹泻。肌肉松弛导致一种疲倦的姿势如圆肩、胸廓平坦而腹部凸出。常表现出倦怠,面色苍白,肤色暗晦及眼睛缺乏神采。大多数患儿有神经系统症状如睡眠不安、夜惊,有时发展成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如遗尿、咬指甲及颜面抽搐等。低色素贫血常见。迁延病例,其骨骼发育亦延缓,出牙不规律,青春期可延缓。患者抵抗力降低,易伴发各种感染。

孩子,是家长爱的结晶,是父母的殷切期盼。所以,关注孩子健康,关心孩子成长,就显得尤其重要。通过上面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小儿营养不良性消瘦的症状,今后在生活中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关爱孩子的日常生活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