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07 12:17:30
近日,一名仅四个月大的保定婴儿,出现了感冒发烧症状。因家长急于让孩子退烧,在诊所大夫已为孩子注射了退烧药的情况下,又让孩子口服了一些退烧药。结果,孩子很快由发烧变成了“发冷”,体温一下子降到了35℃,经保定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抢救才脱离了危险。
对此,一位资深儿科专家表示,该院已接诊过多例类似的出现药物反应的患儿。由于药品市场上的儿童专用剂型很少,再加上一些家长和医生给孩子胡乱用药,目前儿童用药安全形势严峻。
婴儿先发热后“发冷”
3月6日凌晨,一对夫妻抱着孩子急匆匆地来到保定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与一般患儿不同的是,该患儿系因体温过低而来医院就诊。
这对来自保定高阳县的夫妻说,孩子仅有四个月大,几天前出现了感冒发烧症状。因感觉不是什么大病,他们就给孩子口服了几天退烧药,可孩子的体温却一直没降下来。无奈之下,他们于3月5日抱着孩子找到了当地的一家诊所,诊所大夫给孩子注射了一针退烧药。因为盼着孩子的病情尽快好转,回到家后,他们又给孩子口服了一些退烧药。谁知到了晚上,孩子的烧倒是退了,但却浑身发凉,体温也一降再降。为此,他们才连夜来到保定就诊。
经医生诊断,这名婴儿入院就诊时的体温为35℃。而按照一般情况,孩子的最低体温应为36℃,再低就将严重影响患儿各脏器的正常功能。
据了解,孩子在当地诊所打完针后,家长又给其口服了退烧药,导致患儿出现了药物反应。经医生采取多种保暖措施,该患儿的体温才开始出现回升,逐渐达到了正常体温水平。
儿童用药六大误区
儿童用成人药隐患多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儿科的一位资深专家表示,该院接诊的出现药物反应的患儿并不少见,相当一部分是儿童服用了成人药物。(比如在聋哑儿童中,有七成是因为服用成人药物过量造成残疾的。 )
事实上,儿童使用成人药物的安全隐患还不止于此。以成人常用的阿司匹林为例,该药即使减量由儿童使用也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为此才明确规定12岁以下儿童禁用。但是,不少家长因为没看说明书,自以为这是一种常用药,孩子有个头痛脑热的就随意让其服用,结果导致了胃出血等症状。此外,不少药物的说明书虽然已写明儿童减半或遵医嘱,但有的家长不以为然,仍超量或长时间给孩子用药。特别是一些氨基糖苷类药物和解热镇痛药,如使用不慎可导致儿童的听力、注意力和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这位专家还提醒说,有些无良诊所看到孩子的父母治病心切,又想显示自己的“本事”,往往不遵守治疗用药的规范,给予患儿过度治疗和用药。能观察的让你吃药,能吃药的让你打针,能打针的让你输液,甚至还有人瞒着家长滥用激素类药物,导致孩子的身体受到伤害。
这位专家还告诫家长:“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家长们焦急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不能违背医学规律过多用药,任何病情的发展和好转都要有一个过程。
儿童用药的注意事项
专用剂型少用量难算
“除了家长粗心,无良诊所黑心外,专用剂型少、用量难掌握也是儿童用药安全的一大隐患。”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的儿科专家分析说。
据介绍,目前国内儿童专用剂型药物非常少,且大多属于非处方药物,并由进口或合资企业生产,价格较高。而90%以上的药物,只能将成人剂量进行折算后给儿童使用。
不仅如此,在相关部门审批药品说明书时,在儿童用药一栏中,要求生产厂家必须提供相关研究报告。而现状是不少药厂参照的都是国外所作的临床研究报告,或仅给出一般的剂量折算办法,很多时候家长或医院大夫给患儿用药要凭借经验。但对儿童来说,其新陈代谢旺盛,代谢产物排泄快,对水、电解质的调节能力差,对药物的敏感度高于成人,很容易引起身体内部环境平衡失调。有的药物用量计算复杂,需要用每千克体重来换算儿童剂量,该院就曾接诊过家长粗心把剂量算错,导致患儿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病例。
此外,目前国内也缺乏专门的儿童用药规范管理办法,普遍是借鉴国外临床研究报告。但依据人种不同、年龄不同,临床研究结果也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制定针对儿童的用药管理办法,厂家多开发儿童专用剂型药物,应为解决儿童用药安全的根本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