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老人患者该做哪些检查

2013-04-25 20:37:34

程毅 主治医师 吉林市化工医院

生活中很多老年人可能患有心绞痛,那么对于患有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老人患者该做哪些检查呢?专业治疗心绞痛的专家向我们介绍称,患有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老年人患者应该进行最正确的检查。那么本文中专家就详细为您患有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老人患者该做哪些检查。

1.血清胆固醇及三酰甘油升高或正常。

2.白细胞及血沉等组织坏死的全身反应指标正常。

3.心肌酶学CPK(肌酸激酶),CK-MB,肌钙蛋白,肌球蛋白一般正常,但亦有轻度升高,而未达到诊断急性心梗所要求的水平。

1.影像室检查

(1)X线胸片:显示心脏正常或稍有扩大,或主动脉球突出,伴心衰时肺纹理增强。

(2)二维超声心动图:在心绞痛发作时可观察到一过性室壁运动异常或反向搏动。如长时间不能恢复提示严重缺血所致的顿抑心肌。所谓心肌顿抑是指当短时间心肌缺血,心肌细胞尚未发生坏死前,恢复冠脉血流,可挽救缺血心肌,但可能造成再灌流损伤及暂时性、可恢复性左室功能异常。其产生机制包括氧自由基产生,暂时性钙超载导致钙异常;兴奋收缩失耦联或同时存在心肌纤维对钙敏感性降低。持续性或恶化性左室壁节段运动异常提示预后不良。

(3)心电图(ECG)检查:在心绞痛不发作时,休息心电图大多正常。如合并有高血压,陈旧心梗病史心电图出现左室劳损、肥厚或异常Q波。

心绞痛发作时最常见到的心电图改变为ST段水平或下斜型下移,提示心内膜下缺血。水平型ST段压低提示病变为左主干病变。常规心电图上ST段压低程度与预后成反比。有时仅表现为直立T波变为倒置,或休息心电图如有T波倒置者,在心绞痛发作时可变为直立(T波伪改善),发作后又恢复原状。如ST段水平下移同时伴有冠状T波存在,则为严重心肌缺血表现。ST-T改变一般在发作终止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恢复正常。如超过6~12h未恢复,应考虑到非Q波心肌梗死的可能。少数心绞痛严重的病人,表现为ST段抬高,提示心肌全层缺血,可能由于不稳定的血栓造成管腔完全闭塞。与心梗超急期不同的是发作过去ST段即恢复原状,少数继之以短时间的T波倒置。如T波倒置超过12h应与非Q波心梗鉴别。个别患者心绞痛发作时除出现ST-T改变外,还可出现异常Q波,此种Q波为一过性的,发作终止后,在短时间内逐渐消失,故可据此与心梗鉴别。此外心绞痛发作时可出现传导阻滞,分支传导阻滞,心电轴左偏,QRS波群低电压,R波电压递减型减低,QRS波群顿挫,房室传导阻滞,以及各种快速型心律失常。应该指出少数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可无明显改变,从而造成诊断困难。诊断应主要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反复多次记录发作时的心电图,终将会出现心肌缺血改变。应当指出不稳定心绞痛急性期禁忌做运动试验,对低危险性患者可在病情稳定后进行低运动量的运动试验,目的是进行危险分层,判断预后和验证造影结果,运动试验阴性者5年危险性很低,对危险性较大者应做冠脉造影以决定是否介入治疗。 (4)动态心电监测(holter):24h holter监测发现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心电图上心肌缺血的表现最常见为ST段压低(50%),其次ST段抬高(31%),其他变化包括T波增高变尖,T波伪直立,QRS顿挫,低电压。一过性缺血平均时间14±24min,最短30s,最长达12h,18%伴发室性心律失常,个别伴发短阵房速。Ⅱ°~Ⅲ°房室传导阻滞,心绞痛伴心电图缺血性改变仅占20%,其余为无症状心肌缺血,另有少数无心电图改变。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心电图发生缺血改变前,仅10%的患者心率加快,90%患者发作前无心率改变,提示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心肌缺血发病机制以灌注为主,其灌注减少原因可能是冠脉张力增高(痉挛)形成或一过性血小板血栓等所致。

定和不稳定性斑块。

上文中的内容就是治疗心绞痛的专业心绞痛专家详细帮助我们介绍的患有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老人患者该做哪些检查相关常识,还请我们能够分析相关检查是否符合自己的身体情况。希望患者都能够进行正确的检查,争取早日康复。

心绞痛用药方案
速效救心丸
可以起到扩张心血管、缓解心绞痛的作用,并且效果是明显的。可以起到缓解疼...
单硝酸异山梨酯片
缓解心绞痛有效果的,因为会明显的扩张冠状动脉,并且药物也是比较稳定的。...
辛伐他汀胶囊
多数的心绞痛多伴有高脂血症的,高血脂应该是元凶,如果检查血脂高的话,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