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病因:
心力衰竭见于各种心血管疾病,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于心肌病变或心脏负荷过重,使心肌收缩功能减低,心腔血液不能恰当地排出所致。由心肌病变引起的心力衰竭。可称为心肌衰竭或泵衰竭(见”泵衰竭”条)。除基本病变外.心力衰竭常由某些因素所诱发:①感染:可直接损害心肌,或间接影响心脏功能。风湿活动、病毒性和中毒性心肌炎均可直接损害心肌;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进一步损害原有瓣膜病变;呼吸道感染可因发热、心动过速、咳嗽,而产生暂时性肺动脉高压和心脏负荷增加,均可诱发心力衰竭。②心律失常:特别是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心房扑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使心室充盈减少和心输出量减低。③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妊娠和分娩均可增加心脏负荷。④肺栓塞,特别是多发性肺小动脉栓塞可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⑤体力活动过度和情绪波动可增加心脏负荷,而导致心力衰竭。⑥过多摄入食盐可加重钠和水的潴留,使血容量增加,心脏前负荷增加,可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⑦对心脏功能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如?受体阻滞剂、奎尼丁、普鲁卡因胺、维拉帕米(异搏定)等可诱发心力衰竭。洋地黄中毒除引起心律失常外,可加重心力衰竭。但不恰当地停用洋地黄也可引起心力衰竭复发。
发病机理:
心脏的工作效能可以每搏输出量或心输出量来代表。虽然心肌收缩性是决定心输出量的主要因素,但心脏的前负荷、后负荷和心率对决定心输出量也起着重要作用。各种心血管疾病,均通过这些因素中的某一个或几个变化,而影响心脏工作效能和导致心力衰竭。失代偿期主要出现:交感神经兴奋,血容量和静脉回流量增加,心脏肥厚。
病理生理:
心力衰竭大多由器质性心血管疾病所致。根据病理生理基础,可分为以下6种:(1)心肌病变引起的心肌收缩力减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慢性冠心病伴有广泛性心肌纤维化、室壁瘤)、充血型心肌病、心肌炎(病毒性、细菌性、中毒性)、心肌浸润性病变(肿瘤、淀粉样变性、血色病等)。(2)压力负荷(后负荷)过重:①左心室射血阻抗增加:高血压、主动脉口狭窄、梗阻型心肌病等。②右心室射血阻抗增加:肺动脉口狭窄、各种引起肺动脉高压的疾病。(3)容量负荷(前负荷)过重:左房室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右房室瓣关闭不全、左至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血管病等。(4)组织代谢增加和(或)血循环加速: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动静脉瘘、脚气病等。(5)机械性心室充盈受阻:左房室瓣狭窄、右房室瓣狭窄,心包疾病(急性心包填塞、慢性缩窄性心包炎)、限制型心肌病等。(6)左心室舒张期顺应性减低:冠心病、高血压、梗阻型心肌病、心室肥厚、心肌缺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