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2 22:35:46
小脑萎缩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萎缩性疾病,这一疾病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遗传性和散发性两种类型,不同的患病类型有着不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建议患者应该要根据自己的患病类型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诊断和治疗。那么,核磁共振检查能看出小脑萎缩吗?
核磁共振检查作为一种新型的诊断手段,可以有效地诊断出小脑萎缩患者的发病特点。通过核磁共振检查以后,一般都会发现小脑萎缩患者有脑干形态变细的情况,并且这种变细常常以桥脑前后径变小最为明显,部分患者在影像检查中还会发现有脑桥腹侧平直或内陷情况。
在临床上,通过核磁共振检查,还会准确地发现小脑萎缩患者在脑池及脑室部位出现有扩大现象。由于小脑萎缩变小及脑干变细,还可能会观察到相邻的脑室及脑池所发生的变化,其中,以桥前池增宽最为显著,有的患者甚至还会在小脑及脑干部位发生有明显的萎缩症状。
小脑萎缩发生以后,患者除了可以考虑使用核磁共振进行诊断检查以外,还可以采用脑部CT扫描的方法进行诊断。脑部CT扫描通过光谱图像也可以清晰地发现患者小脑体积变小,小脑沟裂宽度加深以及半球小叶呈枯树枝状的病理性改变,从而帮助患者制定以后的治疗方案。
小脑萎缩的发生一般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这一疾病主要是由于脑部血管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在治疗方面往往也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建议小脑萎缩患者应该要及时的到医院及时相关的诊断和治疗;同时注意适当的参加一些功能锻炼,保持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这样可以促进小脑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