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病机制

2023-01-02 01:02:51

陈瑶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新生儿溶血症是因为新生儿和母亲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的症状,它也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症状,下面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病机制,大家先来了解一下,知道这些疾病发生的原理也是很重要的。

胎儿血因某种原因进入母体,由父亲方面遗传来的显性抗原导致母体产生相应的IgM抗体。当胎儿血再次进入母体,母体发生次发免疫反应,产生大量IgG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使胎儿、新生儿发生溶血。

1、ABO血型不合溶血病

A或B型母亲的天然抗A或抗B抗体主要为不能通过胎盘的IgM抗体,而存在于O型母亲中的同种抗体以IgG为主,因此ABO溶血病主要见于O型母亲、A或B型胎儿。

食物、革兰阴性细菌、肠道寄生虫、疫苗等具有A或B血型物质,持续的免疫刺激使此病可发生在第一胎。

抗A或抗B抗体大部分被其他组织和血浆中的可溶性A和B血型物质的中和和吸收,发病者仅占少数。

2、Rh血型不合溶血病

多数是母亲为Rh阴性,但Rh阳性母亲的婴儿同样也可以发病。

初次免疫反应产生IgM抗体需要2~6个月,且较弱不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而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多数发生在妊娠末期或临产时,故第一胎常处于初次免疫反应的潜伏阶段。

再次妊娠第2次发生免疫反应时,仅需数天就可出现,主要为IgG能通过胎盘的抗体,并能迅速增多,故往往第二胎才发病。

Rh系统的抗体只能由人类红细胞引起,若母亲有过输血史,且Rh血型又不合,或外祖母为Rh阳性,母亲出生前已被致敏,则第一胎也可发病。

虽然新生儿溶血症的血型系统是很多的,但是经常发生的就是上面我们给大家介绍的这两种类型,因此我们就要更加注意这两种类型,孕妇无论是在怀孕期间还是产后,都要及时做好身体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