匐行性脉络膜萎缩(别名:地图状脉络膜炎,匐行性脉络膜病变,盘周地图状轮状脉络膜病变,盘周轮状视网膜脉络膜退行变性)
匐行性脉络膜萎缩症状
1.视功能改变 主要的自觉症状为视力减退,眼前黑影。视力下降的程度取决于病变的部位、大小。如未累及后极部或黄斑中心凹者,则视力损害较轻。视野检查周边视野正常,可出现绝对或相对中心或旁中心暗点。视觉电生理检查可以发现少数病人的ERG及EOG异常。
2.眼底改变
(1)急性期:初期主要眼底特征是在后极部视网膜血管下有多发的、边界不清、大片状黄白色、不规则病灶,呈地图样形态。以视盘为中心向黄斑部及赤道部扩展。病灶可反复再发,在急性病灶中夹杂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灶,病灶周围有黄白色进行边缘,并向病灶周围正常视网膜血管下深层组织侵犯,呈匐行状改
变。病灶浅面的视网膜水肿,视网膜血管充盈扩张。视盘水肿。有人报道有炎性细胞在玻璃体内,但也有认为无任何炎症现象者。黄斑部及其他部位的视网膜下可有出血,并伴有后极部浆液性视网膜或色素上皮脱离及黄白色渗出物(图1)。病变消退或痊愈后6~8周又可再次复发,病变在陈旧病灶基础上向周围延伸,病灶的中央有视网膜脉络膜萎缩斑,边缘病变呈匐行性,向正常视网膜血管下深层组织侵犯。
(2)亚急性期:发病6~12个月后,RPE和视网膜水肿消退,视网膜下黄白色渗出物吸收。病损区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及脉络膜的毛细血管破坏,为灰棕色瘢痕组织代替,病变区及边缘有色素脱失和沉着。瘢痕可为孤立性;也可融合成地图状。陈旧性的病灶区脉络膜大血管暴露,萎缩区的边界清楚,与正常眼底有明显的界限。视网膜下可出现新生血管。病变有时停止一段时期,以后又活动进展。
(3)慢性期:病变停止进展完全萎缩,为RPE和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形成视网膜下瘢痕,并常见到其中的大脉络膜血管。病变有清楚边界,每个病灶在病变过程中多是同样大小,无炎症反应,无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和RPE脱离。
诊断主要是根据眼底的表现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所见,早期病灶区为弱荧光,边缘为强荧光的“中黑外亮”特征,且病变区呈地图状不规则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