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19 10:28:12
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小儿疾病,是指出生前就已有的心脏病,也就是在母亲怀孕期由于心血管发育异常而造成的畸形性心脏病,其发病率约占出生活产婴儿的7%~8%,也就是大约生11个有1个。先天性心脏病主要有以下类型。
1.室间隔缺损(室缺)
心脏有四个心腔,右心房,右心室之间通道有三尖瓣;左心房,左心室之间通道有二尖瓣;左右心室之间有一厚的间隔称室间隔,这个隔有先天缺损即称为室间隔缺损。此病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25%。心脏杂音是主要体征,心电图表现为左室肥厚,心脏X线片示心影扩大,左心扩大,肺血增多,超声心动图可明确诊断。室缺分膜周部,双动脉下(干下)及肌部缺损。双动脉下型不能自然闭合,而肌部及膜部室缺都有自然闭合的可能。因此,如果缺损较小,不影响患儿发育,无反复肺炎,心衰发生,无重度肺动脉高压,均可在医生的随诊下等待2岁时复查,大约30-40%可以自愈。如未能闭合再考虑择期手术。但如在婴儿期反复肺炎,心哀,药物难以控制,或伴重度肺动脉高压,则需l岁以内手术。某些肺炎急性期伴严重心衰抢救病例,亦可急诊手术。
2.房间隔缺损(房缺)
左右心房间隔上的缺损称房间陨缺损,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5%-10%,房缺的杂音很轻不易听到,往往在学龄儿童查体时才被发现,心电图表现为右束枝传导阻滞,心脏X线片示肺血多,心影扩大,右房右室扩大,超声心动图对大部分房缺可明确诊断或可借助于声学造影、食道超声。房缺位于卵园孔部位即中央型或称II孔型;位于下部分与二、三尖瓣环相连处,称原发孔型,或称I孔型;位于上、下腔静脉进入右房的位置称腔静脉窦型;位于冠状静脉窦称冠状静脉窦型。除非巨大房缺,一般早期很少出现症状,小的房间隔缺损可终生不手术,但有资料报道反复性脑梗塞,可能与房间隔缺损有关,其原因是静脉系统的小栓子,通过房缺进入左心,到脑子的动脉而致脑梗塞。
3.动脉导管未闭
动脉导管是在主动脉弓降部与肺动脉之间相连的管道,在胎儿时期,胎儿循环系统依赖其存在,但在出生后应自然闭合,如未能闭合,则存留一个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的通道,称动脉导管末闭。占先天性心脏病的5%-10%。临床表现为经常感冒、发热、肺炎、出汗、消瘦、体重不长,甚至出现血流自肺动脉流入主动脉(称艾森曼格综合征),而丧失手术机会。
4.肺动脉瓣狭窄
肺动脉瓣狭窄即肺动脉口的狭窄,占先天性心脏病的5%-8%,其中90%为瓣的狭窄,即三个肺动脉瓣增厚,交界处融合心脏收缩时,由于瓣膜打不开,而呈园顶征。临床男孩多见,感冒不多,貌似正常,长到7~8岁以后出现行走快或上楼时气喘或口唇发紫等现象。重度病人因右室、右房压力升高使房间隔上的卵圆孔捡开,出现右房的血流入左房,而表现口唇及指趾甲青紫。重度狭窄患者亦可伴有心力衰竭,如浮肿、腹水、肝大等。
5.法乐氏四联症
法乐氏四联症是由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及右室肥厚四种畸形并存。 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0%左右。临床表现为出生后或出生6个月后出现口唇、颜面、指趾发紫,易出汗、喘,但感冒不多,开始学会走路后喜蹲踞,即走一段蹲一下。心前区可有杂音,管末闭(5%—10%)、肺动脉瓣狭窄(5%—8%)等,占了先天性心脏病的60%左右。对于以上列举的心血管畸形,目前手术治疗基本安全可靠除非手术意外,且术后可与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虽尚在探索之中,但占先天性心脏病10%的法乐氏四联症,目前手术成功率在95%以上。
随着先天性心脏病的高发,关于此病的非手术治疗,是当今及今后发展的重点及热点,不少相关人员都在研究,期待能为这一行业带来质的飞跃,所以,患儿的家长们尽量乐观一点看待孩子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