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有哪些

2014-06-07 13:44:48

白国平 副主任医师 国药同煤总医院

不管是什么疾病,其只要发生在人们身上且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其就会受到人们的重视,像心脏瓣膜病就是这样的一种。那么,对于心脏瓣膜病的知识,你了解的有多少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心脏瓣膜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是什么吧。

有效治疗方法介绍

二尖瓣狭窄的有效治疗方法是施行外科手术,扩大狭窄的瓣口,解除或减轻血流从左心房进入左心室的机械性梗阻,改善心脏和肺循环的血流动力学,或切除损坏严重的二尖瓣,替换以人工二尖瓣。但手术未能消除风湿感染病因,大多数病人术后心房颤动也未能消失。

手术方法的选择

闭式二尖瓣扩张分离术:用二尖瓣扩张器分离瓣膜粘连,扩大瓣口,操作比较简单,疗效较好,目前国内大多数二尖瓣狭窄病例仍应用这种手术方法。闭式手术适用于单纯二尖瓣狭窄,瓣膜病变属隔膜型,瓣叶增厚不明显,活动度较好的病例。怀疑左心房内有血栓者宜采用右前胸切口,经房间沟于左心房内插入手指及扩张器。闭式二尖瓣扩张分离术亦适于并有轻度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病变无需处理的病例。

直视二尖瓣交界切开术:适用于各型二尖瓣狭窄病例。由于可以准确地切开融合的瓣膜交界,分离瓣下腱索及乳头肌粘连,取除钙质和左心房内血栓,疗效最为满意。但目前在我国由于医疗条件限制,直视手术大多应用于左心房内有血栓、二尖瓣再狭窄、高度怀疑伴有二尖瓣关闭不全可能需施行瓣膜替换术的病例,以及并有重度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或器质性三尖瓣病变需同期纠治的病例。

人工瓣膜替换术:适用于瓣膜严重损坏和伴有中等度以上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病例。并有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的病例则需同时施行三尖瓣整复术或替换术。

 二尖瓣瓣膜替换术:二尖瓣狭窄瓣膜组织高度钙化,瓣叶活动度丧失或二尖瓣狭窄并有重度关闭不全,交界分离术不可能改善瓣膜功能的病例,则需切除病变的二尖瓣瓣膜,用人工机械瓣或生物瓣替换二尖瓣。人工瓣膜进入临床应用已有30年的历史,虽然不断改进,但至今尚未完善。机械瓣膜血栓栓塞饼发率高,术后需长期抗凝治疗。生物瓣膜的耐用性又尚欠满意。当前瓣膜替换术的手术死亡率也高于闭式或直视二尖瓣交界分离术,因此选用瓣膜替换术治疗二尖瓣狭窄的适应证必须严格掌握。有关二尖瓣瓣膜替换术的操作、瓣膜的选择和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治疗效果:闭式二尖瓣交界扩张分离术的手术死亡率约为2%,术后远期疗效与瓣膜病变轻重程度、心功能等级、瓣口扩大程度、是否原已并有或手术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和术后有无风湿热活动引致二尖瓣再狭窄等因素有关。术后早期约80%的病例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心功能改善到I~Ⅱ级。但10~15年后约30~50%的病例症状又复呈现或逐渐加重。分离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为10~30%,形成再狭窄的原因主要是瓣膜交界粘连分离不足和术后频发风湿热活动。术后血栓栓塞并发率约近10%。术后10年死亡率为30~40%。

直视二尖瓣狭窄分离术的手术死亡率在2%以下,与闭式二尖瓣扩张分离术相近似。由于瓣膜病变和瓣下病变均能得到妥善纠治,术后90%的病人心脏功能可改善到I~Ⅱ级。血栓栓塞并发率低,约为0.3%/年。仅6%病例因再狭窄需再次手术。术后5年80%的病人无并发症,术后10年约66%的病人无并发症。晚期死亡率为2.5%。术后10年80~90%的病例仍生存。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病例瓣膜替换术的手术死亡率约为7~10%。术后10年生存率为60~70%。应用机械瓣膜者术后10年无饼发症者仅20~30%。应用生物瓣膜的病例术后5年随诊70%的病人无并发症,但生物瓣膜的耐久性尚存在问题。

在病症的治疗上,不管你选择何种治疗方法,只要你能坚持不懈,且积极用药,相信病症就会在不远的明天与你告别。上文的介绍是关于心脏瓣膜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介绍,你在阅读资料之后,是否对以上的介绍方法掌握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