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06 22:21:05
下肢缺血症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在肢体局部表现,是全身性动脉内膜及其中层呈退行性、增生性改变,使血管壁变硬、缩小、失去弹性,从而继发血栓形成,致使远端血流量进行性减少或中断。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发病者以45岁以上男性多见,男女之比8:1,四肢动脉均可发病,但以下肢多见,常侵犯股浅动脉,其次是腹主动脉下1/3处,包括腹主动脉分叉处和髂总动脉及动脉近端。远侧端血管受累以胫前动脉受累较胫后动脉为多。故下肢发病率高于上肢,且病情较重。
在临床上,我们将下肢缺血分为四个期(即四个不同的缺血阶段):第一,早期临床症状并不太明显,不容易被发现。或者仅仅有轻度的肢体发凉的感觉,天气变化的情况下,这种发凉的感觉才稍稍明显一些,比如,在冬天会感觉偏冷,而在夏天就感觉不到。
第二,随着病变的加重,肢体缺血现象进一步明显,出现前面所描述的间歇性破行。 这种间歇性的症状提示我们这是下肢缺血加重了。而如果这时还没有及时治疗,病变会继续发展,会出现走很短的路就开始出现不舒服,就必须要休息一会儿。
这种现象对患者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第三,下肢缺血进一步加重,即使在休息的时候,也会感觉到腿发凉、麻木、酸痛,皮肤看上去苍白。 夜里睡觉经常会疼醒。这时我们称之为静息痛。
这预示着病变已经非常严重了。第四,肢体缺血更加严重,脚或足趾出现缺血性溃烂、坏死,这时已是很晚期了,肢体已经难保,而且会有生命危险。间歇性跋行发生时,如果忽略了血管的检查,只是想到可能是关节炎、老寒腿、类风湿等,没有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甚至还去做热疗,就会导致病变加重,甚至是肢体坏死,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