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必须补上性早熟这一课   

2013-05-20 13:55:12

洪燕 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很多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并没有留意过性早熟的问题,这跟医学科普知识的局限有很大的关系。但是由于现在的生活环境的复杂性,很多幼儿都出现了性早熟的问题。前几天我们单位做了一个医疗卫生知识的下乡普及工作,其中一项内容就是向家长们介绍性早熟问题的严重性。

儿童性早熟是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过程中儿童生长发育难以避免的长期趋势。在这个过程中,每10年女孩初潮大约提前1年。中国儿童的发育年龄有逐渐提前的趋势,大约提前了1年,女孩从11岁提前到了10岁,男孩则从12岁提前到11岁。但我们心里都清楚,甚至更早。

对于儿童性早熟,有些人或许能通过临床判断出来,但有些典型情况却需要进行检查才能发现。

儿童性早熟检查 可能要做头部MRI

一般说女孩子8岁以前、男孩子9岁以前出现青春期发育症状,可以初步判断是性早熟。然后根据情况选择进一步的检查,如性激素评估,第二个是通过x光进行骨龄检查,女孩子的话还需要进行B超检查子宫卵巢的发育情况,还有一小部分人的性早熟可能是由于脑部肿瘤引起的,因此需要做头部MRI等影象检查来确诊。

儿童性早熟怎么来?

“长”出来的性早熟:2岁男孩虎虎出生后生长发育异常增快,6个月时面部已现痤疮,声音变粗,睾丸及阴茎增大,易勃起,脾气较暴躁,来医院就诊,根据男孩的临床表现,结合做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为下丘脑错构瘤。国外文献认为婴幼儿期,特别是3岁以下孩子的性早熟患下丘脑错构瘤的比例很高,应当引起家长们的高度警惕,一旦发现有早熟迹象,应做MRI检查来排除本病。

“喂”出来的性早熟:妞妞是一个才11个月的还没有断奶的婴孩,妈妈抱着她来看门诊时,可她的乳房已在发育,外阴颜色变深。原来是由于妈妈长期使用丰乳霜所致,丰乳霜里的激素在人体内积蓄下来,通过乳汁,在喂奶时传给了孩子,导致孩子性早熟。

“吃”出来的性早熟:苗苗今年7岁,从小就跟爷爷奶奶一起住,奶奶是村里的计生员,家里常放有避孕药品。一次奶奶不在家时,她偶尔拿了一粒避孕药吃,并喜欢上了这个有点像糖的东西,并趁着老人没有发现的时候,偷偷地拿出来,到村里和其他小伙伴分着吃。没想到,没过多长时间,奶奶在给苗苗洗澡时发现,她的乳晕竟然明显增大,她还直喊乳房胀痛。送去医院后,才知道苗苗这是性早熟的表现,而和她一起吃过避孕药的孩子都出现了性早熟的现象。

“补”出来的性早熟:在习习4岁时,就因为生病住院了好几次。习习的外婆听人说蜂皇浆可以强壮体格,增加抵抗力,于是她把别人送给她的蜂皇浆拿来给外孙吃,每天晚上睡觉时,她会挖一小匙和着牛奶给习习服用。说来也怪,吃久了蜂皇浆后,习习好像食欲大开,身体也长高了。可是,在习习6岁时就有明显的性早熟现象,而这都是因为蜂皇浆的结果。

“激”出来的性早熟:4岁的勇勇和他3岁的小表妹玲玲,近日被一起送进了医院。在门诊上,医生发现,这两个孩子的生理状况明显有异于同龄的孩子:玲玲乳房胀大,下身有流血现象;勇勇嘴上则长出了胡子,嗓音变粗,仿佛到了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据了解,这两个孩子的父母都是卖水果的商贩,只要孩子爱吃,就尽量满足,各种提早上市的水果经常大袋拎回家。医生分析认为,这两个孩子所出现的生理异常与此有关。早熟水果大多是经过一些含有“激素”的药物催熟的,而食用此类水果有可能导致孩子发育异常。

在专业医生的研究下,我们基本可以认定,大部分性早熟问题都是从饮食问题上出现的。但是也有很小的比例是因为受遗传因素的一些影响。现在很多性早熟的孩子没有在第一时间被诊治,造成很多影响孩子一辈子的缺陷,这是多么让人遗憾的事情。所以,家长们也要提起对性早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