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厌食挑食有绝招!

2013-09-24 09:02:16

于奎营 主治医师 淄博市第一医院

宝宝是每个家庭里面的宝贝,许多人会将爱给宝宝一人,对宝宝的宠爱是很多。然而,家长们太娇惯宝宝,让宝宝吃零食,时间久了会让宝宝学会挑食厌食的坏习惯。那么,作为宝宝家长们,应如何应对宝宝的厌食症呢?

1.当宝宝偏食挑食时,千万不要直入主题,逼迫宝宝吃饭,而要绕道而行,通过一些比较策略的方式来增加吃饭的乐趣,帮助宝宝摆脱厌恶吃饭的情绪。比如,给宝宝盛上饭,然后跟他说些看起来有些无关的话:“这饭真好看,你猜猜是怎么做出来的?这块胡萝卜像不像一个圆圆的太阳?你想把太阳吃进肚子,把你肚子里的虫子晒跑吗?”如果妈妈能巧妙地讲话题转移到“吃”之外,宝宝便会在这种轻松就餐的活动中感受到乐趣,慢慢也就爱上吃饭了。

2.适当采取游戏“战术”。根据宝宝的喜好做游戏,是增进他与食物之间亲切感非常好的方式之一。假定宝宝看过大力水手的动画片,那就可以利用大力水手来鼓励宝宝多吃饭菜。“大力水手现在没有力气了,他要吃菠菜了哦。来,大力水手,先吃一口这种红色的菠菜(胡萝卜)吧!再吃一口这种绿色的菠菜(小白菜)吧!”一旦吃饭跟他喜欢的动画人物联系起来,他的劲头自然也就来了。妈妈还可按饭菜里的不同“内容”继续编故事。假定宝宝喜欢玩打仗的游戏,那就可以跟宝宝一起来编个打仗的吃饭游戏:“这块肉是敌人的总司令,先把他消灭了,这块土豆是敌人的参谋长,再把他给消灭了……好了,现在该端敌人的老窝了——把汤都喝干净喽!我们马上就要打败敌人,取得胜利了哦!”为了赢得胜利,宝宝会很快地投入到进餐中。需注意的是,游戏要经常依宝宝的兴趣变换花样,随时加入一些新的有趣的元素,以免宝宝很快就感到厌倦。还有游戏一定要围绕吃饭这个事情来进行,千万不要以给宝宝边玩玩具边吃饭的方式来诱惑他,这样反而会让他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

3.让爱挑食的宝宝和妈妈一起做他们不喜欢吃的饭菜,也是调动宝宝食欲的一种重要方式。因为做出的饭菜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宝宝也会对菜产生好感。因此,妈妈可以带他一起去买菜,买回来再给他一个择菜的机会。待饭菜做好后,妈妈就可以大张旗鼓地给宝宝做宣传了:“瞧瞧这是宝宝自己做的饭呢,一定好吃极了,大家都来尝尝吧。”家人如果再配合一下,齐声称赞宝宝做的饭菜好吃,宝宝就会更加关注自己参与的这顿饭,自然也就吃得比平时要多一些。

4.变换宝宝讨厌的食物的做法,常常可以让这些食物很隐蔽地进入宝宝的小胃,也是不错的方法。比如,宝宝很讨厌吃鸡蛋,妈妈就可以变着花样做鸡蛋,如做成水煮蛋、蒸蛋羹、蛋炒饭、蛋皮鱼卷、西红柿鸡蛋……不爱吃蔬菜,可把蔬菜剁碎后包在面食里,因为大多数宝宝都喜欢吃带馅的食物。总之,妈妈要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通过这些来调动宝宝对食物的积极性。

5.宝宝一上餐桌,面对摆着的多个菜,妈妈不要先问他想吃哪个菜,如果这样处理,他自然只吃自己喜欢吃的菜,别的菜都不再动了。不如这样问他:先吃菠菜还是先吃萝卜?这样的问话就会给他一种暗示,菠菜、萝卜还有别的菜都是要吃的,只是可以有先后的问题。妈妈也可以讲故事的方法,给宝宝介绍这些食物。比如宝宝不喜欢吃胡萝卜,那就讲小兔子吃胡萝卜的故事,鼓励宝宝学学小兔子,吃一口胡萝卜。当然不要一次逼他吃很多,只要他尝试了就不错。尝试多了,他也就会慢慢适应这种不太习惯的味道,并从中获得更多愉快的体验,由不爱吃到逐渐爱吃,慢慢改变偏食挑食的习惯。

6.在餐桌上,那些宝宝不爱吃或从未吃过的菜,妈妈最好鼓励宝宝尝一尝。即便他只尝了一点点也没有关系,只要他尝了就好。鼓励宝宝多尝试别的食物,可以促使他们吃到更多品种的食物,并能发现更多喜欢吃的食物。一旦宝宝喜欢吃的食物多了,即便他不吃某些菜,他也可以通过吃别的菜获得相应的营养成分。每次宝宝尝试新的食物了,妈妈一定要及时赞扬和鼓励,必要时还可以考虑给他们一件意想不到的小礼物,带给他惊喜,以后再逐渐增加品尝的量。

以上六个方法是很好的解决宝宝厌食症以及挑食的改进,家长们按照以上方法来实施,能够让宝宝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再次提醒,宝宝家长们,切不可为了宠爱宝宝,就任由宝宝的性子挑食,吃零食等不良的习惯。

厌食症健康指南
大人得了厌食症怎么办
  大人得了厌食症可以通过饮食调理、适当运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躯体治疗等方法进行改善,需要到医院检查。   1、饮食调理:要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尽量吃一些清淡的食物,比如西红柿或苹果,吃饭时还要注意少吃多餐。   2、适当运动:可以根据身体的情况适当的运动,比如跑步和游泳,促进肠胃蠕动,还能够加速体内能量消耗。   3、药物治疗:厌食症患者有可能会出现精神症状,需要配合医生服用盐酸舍曲林片或者地西泮片等药物,能够起到抗焦虑的作用。   4、心理治疗:可以请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疏导,了解厌食症对身体的危害,建立治疗疾病的信心。   5、躯体治疗:如果患者有严重的躯体症状,比如血钾或者血磷浓度异常,可以通过补钾以及补磷的方法治疗。   治疗期间也要注意加强日常护理,保持良好的心态,改善不良认知。...
大人得厌食症怎么治疗
  大人得厌食症多是因为生理性因素、心理因素、内分泌失调、胃肠道疾病、精神疾病等因素所导致,患病后就要到正规医院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治疗。   1、生理性因素:有的人厌食症多是因为心情不好、食物不感兴趣等因素所导致,这种情况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日常要多注意调节情绪。   2、心理因素:如果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或者生活工作压力比较大,就会导致食欲不振。症状严重就要找专业心理医生通过认识行为疗法治疗疾病。   3、内分泌失调:内分泌失调会引起消化系统紊乱。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益母草颗粒、乌鸡白凤丸等来进行调理。   4、胃肠道疾病:如果本身患有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就会影响食欲,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多潘立酮片等药物。   5、精神疾病:患有焦虑症、抑郁症等疾病,时间长也可能会导致食欲不振。患者遵从医嘱服用盐酸舍曲林片、盐酸氟西汀胶囊等药物。   此外,日常也要多观察身体情况,如果肠胃功能不好,就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还要多吃些清淡好消化的食物。...
得了厌食症还想吃饭吗
  得了厌食症一般不想吃饭,厌食症状比较明显,需要到医院的精神心理科选择相关治疗方法,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厌食症虽然发病率比较低,但是危害性比较大,还有可能会危及生命。会导致主动拒食或者过分节食,还可能会通过过度运动、导吐、导泻或者服用食欲抑制的药物等方式,能够达到降低体重和体型消瘦的目的,还会导致情绪不稳定、失眠或者腹痛、腹胀、早饱感等症状,因此多数不想吃饭。   厌食症需要通过心理行为进行干预,能够促进病情恢复,精神症状比较明显,可以配合医生使用盐酸舍曲林片或者盐酸帕罗西汀片等药物治疗。治疗期间家属应每周一次检测患者的体重,还有密切监护患者是否存在自伤行为。...
催吐多了会有厌食症吗
  一般情况下,催吐多了可能会引起厌食症,建议正确饮食,避免长时间催吐,身体出现不适症状后及时前往医院救治。   催吐指通过刺激咽喉部或胃部强制性引起呕吐行为。厌食症是以食欲减退和体重下降为主的慢性进食障碍,与社会因素、家庭因素、情绪因素等有关。若长时间频繁进行催吐,可能会引起厌食症。因为频繁催吐使胃肠道反复受到刺激,甚至会出现反射性呕吐现象,在呕吐期间会有大量胃酸反流到口腔,从而灼伤消化道及牙齿。另外,患者的内心可能会出现强烈的矛盾情绪,难以在摄入食物与热量控制间找到平衡状态,长期下去便会提高厌食症的发生率,对自身健康造成危害。   无论是催吐还是厌食症都会对健康造成危害,身体存在异常症状后及时去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宜的治疗措施,纠正不正确的生活习惯。   生活中应当均衡饮食,良好的饮食能够为身体补充营养,从而保护身体健康,避免出现催吐及厌食症等表现。...
感情受伤会得厌食症吗
  感情受伤有可能会得厌食症,如果感情受伤的症状轻微,一般不会导致厌食症的发生。患上厌食症后,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查明病因后,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厌食症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有关,会通过拒食、节食、导吐、导泄等方式降低体重。如果与他人发生了剧烈争吵,会导致情感受伤,可能会影响胃液分泌和胃肠道蠕动功能,容易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通常并不会引起厌食症。   如果身体存在肥胖的现象,经常受到他人的嘲笑或蔑视,会引起感情受伤,可能会通过拒食的方法减肥,导致厌食症的发生。处理情感受伤时,可以寻求亲朋好友或是专业人士的帮助,能够改善负面情绪。   为了预防厌食症的发生,平时需要进行积极的健康教育,包括健康的审美导向和积极的自我肯定,治疗期间还需要吃一些营养含量较高的食物,能够促进身体恢复。...
如果得了厌食症怎么办
  厌食症是一种慢性进食障碍的临床表现,如果得了厌食症可以通过营养治疗、自我调整、家庭治疗、心理治疗或者是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建议到正规的医院就诊,配合专业医生进行治疗。   1、营养治疗:厌食症患者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良,需要保证营养均衡,制定合理的饮食情况,可以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比如鸡蛋、牛奶或者是菠菜。   2、自我调整:同时需要掌握一些自我放松技巧,可以培养积极的自我形象,并且要逐渐的增加食物的摄入量,需要进行坚持和努力。   3、家庭治疗:家庭成员需要与患者进行适当的交流和沟通,鼓励患者恢复健康的饮食习惯,可以帮助患者了解厌食症的影响。   4、心理治疗:可以与专业的医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心理教育,可以帮助患者处理不良的情绪。   5、药物治疗:如果患者的症状比较严重,伴有抑郁情况,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盐酸舍曲林片或者是盐酸帕罗西汀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情绪问题。   在平时还要注意保持规律作息,尽量避免熬夜,同时还要做到劳逸结合,有助于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