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05 13:22:29
很多药疹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前期的症状鉴别。事实上,这一时期进行症状的有效辨别,才是治疗药疹的最好方法。疾病发作的前期,能够将很多不良因素提前扼杀在摇篮里,并且能够减少许多不必要出现的后期不良症状。因而,分辨药疹的临床症状是十分有必要的。
药疹的表现多种多样,外观多无特殊性,可模拟多种皮肤病。药疹可累及皮肤、黏膜和各个系统,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较常见的几种类型如下:
1、 固定型药疹
此型是药疹中较常见的一种,常由磺胺类、解热镇痛类、巴比妥类等药物引起。皮疹可发生于全身各处的皮肤和黏膜,尤以口唇、口周、外生殖器部位多见。皮疹形态特殊,典型表现为单个或数个水肿性红斑,圆形或椭圆形,境界清楚,重者红斑上可有水疱、大疱(图16-1)。自觉瘙痒。停药后一周左右红斑可消退,留有色素沉着,不易消退。外阴部皮损易发生糜烂,疼痛难忍,病程较长。再次服药时,在原皮疹处出现扩大的红斑,并可有新出皮疹,个别重者可泛发全身,迅速出现弥漫性红斑,继而发展为大疱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
2. 荨麻疹及血管水肿型药疹
引起此型药疹的常见药物有青霉素、阿司匹林、血清制品及磺胺等。皮疹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持续时间较长。血管性水肿可单独发生,也可与荨麻疹伴发。若发生喉头水肿,可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部分患者可伴有血清病样症状,如发热、关节疼痛、表浅淋巴结肿大等。停药后1周至数周上述症状可消失,但荨麻疹可持续很长时间,转为慢性荨麻疹。
3. 猩红热样或麻疹样型药疹
本型药疹较常见。易引起此型药疹的药物有青霉素、磺胺、巴比妥等。皮疹多突然发生,遍及全身,形态与猩红热、麻疹皮疹相似,但色泽鲜红,瘙痒明显。可伴有发热,但患者一般情况较好,多无头痛、恶心等中毒症状,内脏一般不累及。停药后1~2周体温下降,皮疹逐渐消退。
4、 多形红斑型药疹
常由磺胺类、解热镇痛类、巴比妥类及青霉素等药物引起。皮疹表现为豌豆大至蚕豆大水肿性红斑、丘疹,圆形或椭圆形,中央可有水疱,对称分布于四肢。自觉瘙痒。部分患者口腔及外生殖器黏膜受累,发生糜烂,引起疼痛。药物引起的多形红斑与其它原因引起者较难鉴别,但前者虹膜状或靶形红斑多不典型,且损害分布弥漫。
少数患者皮疹泛发全身,出现大疱、糜烂及渗出,并累及眼、口、生殖器黏膜,高热、寒战等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多有呼吸道、肝、肾损害,称为重症多形红斑,亦称Steven-Johnson综合征。本型预后差,可致死。
5、 湿疹型药疹
外用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等可引起局部皮肤接触过敏,发生接触性皮炎,再次内用该药物或结构类似药物时,在原皮疹部位发生湿疹样皮疹,并可泛发全身。病程较长,常持续1个月以上。
6. 紫癜型药疹
常由抗生素、奎宁、利尿药等引起。紫癜可单独出现,也可与多形红斑型药疹、猩红热样或麻疹样型药疹伴发。药物引起的紫癜因机制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一类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不隆起于皮肤表面,好发于小腿;另一类是血管炎引起的紫癜,稍隆起,好发于关节周围,常伴发风团或红斑,中心可有水疱或血疱。少数患者可有腹痛、血尿、便血等。
7. 大疱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
是最严重的药疹之一,较少见,引起本型药疹的主要药物以解热镇痛类、磺胺类、巴比妥类药物及抗生素等常见。
本型药疹的特点是发病急,进展快,皮疹开始为片状红斑,迅速遍及全身,继而发生松弛性大疱,表皮极易擦破,露出大面积红色糜烂面,似烫伤样,重者体无完肤。疼痛剧烈。黏膜常受侵犯,眼、口、鼻、呼吸道及消化道黏膜均可剥脱。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常有高热、关节疼痛、呕吐、腹泻等。内脏器官常受累,表现黄疸、肝功能异常、蛋白尿、水电解质紊乱等。
病情轻者多于1个月内痊愈,如有严重并发症,以及治疗不及时者可导致死亡。
8. 剥脱性皮炎型(红皮病型)药疹
本型是重症药疹之一,发病率不高。引起本型药疹的常见药物有巴比妥类、磺胺类、解热镇痛类等药物。多发生在长期用药后,一般潜伏期较长,如是初次用药,多在20天以上。皮损表现为初起于面部、四肢水肿性红斑,迅速遍及全身,尤以面部肿胀显著。可有糜烂、渗出、结痂,皱褶部位多见。继而大片皮肤脱屑,肢端呈手(袜)套样角质剥脱(图16-2)。病程较长,数月后红斑消退,脱屑减少,渐恢复正常。常伴明显的全身症状,发热、畏寒、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呕吐、头痛等。内脏器官受累较多见,可有肝肿大、黄疸、血尿、蛋白尿等。若抢救不及时,可死于全身衰竭、尿毒症、心力衰竭、肝昏迷以及继发感染等。
以上是常见的药疹临床的症型,这些症状在药疹发作的许多阶段和方面都是有着较为突出的表现得,并且我们能够针对这些明显的症状表现,进行相应的针对性治疗,这样能够减少治疗过程中不必要的麻烦,是治疗的道路更加平坦。临床的表现,在治疗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观察点,希望广大患者有所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