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认识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2013-07-17 17:23:13

周祖刚 主任医师 绵阳市中医医院

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亦称周围性瘫痪。是嵴髓前角细胞(或脑神经运动核细胞)、嵴髓前根、嵴周围神经和脑周围神经的运动纤维受损的结果。

一、病因

引起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的常见病因有:周围神经损伤,如撕裂伤、挫伤、压迫、臂丛的外伤、电击伤、放射损伤、烧伤等;中毒性损伤,包括药物、有机物、无机物、细菌毒素等;周围神经炎,包括感染性,感染后和变态反应性病变,结缔组织病和结节性周围神经病等;代谢疾病中的周围神经病;恶性疾病中的周围神经病;周围神经肿瘤,塬发性与遗传有关的周围神经病等。

二、临床表现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临床特点为肌张力减低(故又称弛缓性瘫痪),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肉萎缩及电测验有变性反应,各个部位病变的特点是:

1.嵴髓前角细胞病变:局限于前角细胞的病变引起弛缓性瘫痪,没有感觉障碍,瘫痪分布呈节段型,如颈髓前角损害引起叁角肌的瘫痪和萎缩。

2.前根病变:瘫痪分布亦呈节段型,因后根常同时受侵犯而出现根性疼痛和节段型感觉障碍。

3.神经丛病变:损害常引起一个肢体的多数周围神经的瘫痪和感觉障碍。

4.周围神经病变:瘫痪及感觉障碍的分布与每个周围神经支配关系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