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簟样肉芽肿进行检查?

2013-05-04 11:37:27

高艳芝 副主任护师 锦州市中心医院

我们所说的蕈样肉芽肿,在旧时称为蕈样霉菌病,属于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一种。是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中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皮肤淋巴瘤的 54%。其特征是经过斑片期、斑块期最后发展为肿瘤期,或是其他具有相似临床经过的临床病理变异型。呈慢性进行性经过,可累及淋巴结和内脏。广大朋友在平时一定要注意做好预防措施,对自己身体出现的异常情况也别不以为意,如果发现自己出现了该病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就近医院咨询医生,要把握好最佳治疗时机,争取早日治愈。

那么,应该怎样对簟样肉芽肿进行检查呢?

1.血象 。

早期血红蛋白正常,晚期可有轻度贫血。偶或为溶血性贫血。有些病例白细胞增加。嗜酸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增加,淋巴细胞减少,这在泛发性斑块和肿瘤期患者中尤为常见。提示预后较差。我们的病例大多为Ⅰ~Ⅱ期,27.5%有嗜酸粒细胞增加,47.5%有单核细胞增加,76%有淋巴细胞减少。文献报道约20%病例(我们70.8%的病例)血中可找到异常淋巴细胞,占有核细胞数的6%~35%,大多在20%以下。

2.骨髓象。

一般正常,偶见浆细胞增加。我们检查9例,6例嗜酸粒细胞和浆细胞增加,2例巨噬细胞增生,6例见异常淋巴细胞,占有核细胞数2%~3%。

3.外周血。

电解质正常,我们测定20例血钙均正常。尿酸可增加。晚期血清白蛋白减少,α1球蛋白和α2球蛋白增加。循环辅助T细胞减少,对PHA刺激的反应性降低,无效细胞增加,单核细胞趋向性降低,单核细胞抑制因子减少,血清IgG和IgE增加。

4.红细胞沉降率。

测定70例,其中60例(80.5%)有不同程度的增快(15~30 mm/h)。

5.免疫测定。

①细胞免疫反应(包括结核菌素试验、 DNCB试验、链素反应以及淋巴细胞转换率测定)呈阴性或低于正常。40例DNCB试验,其中22例(53.84%)为阴性;50例OT试验,其中32例 (64.28%)为阴性;20例LTT,其中15例(78.58%)低于正常。

②荧光检查示血管壁中有IgG、IgA、IgM和IgD沉积。

6.其他。

如肝脏累及时,血清碱性磷酸酶值增加,其他肝功能测定也异常。肺脏受累时,X线摄片示肿瘤样阴影,但无特征性。

1.组织病理

(1)红斑期:早期诊断困难,常仅在真皮上部见非特异性炎症浸润。但即使在早期,也时常可见亲表皮现象(epidemotropism),即表皮内出现散在单个的单一核细胞,与周围角质形成细胞之间有一透明间隔或将其分开。偶亦见几个单核细胞聚集一起,周围有一晕样间隔,提示为小的Pautrier微脓肿。此种亲表皮现象,常提示为早期MF,与通常各种皮炎中常见的细胞外渗(exocytosis)不同之处在于蕈样肉芽肿通常无或很少有海绵水肿。

(2)斑块期:在大多数病例中,本期组织学有诊断价值。真皮上部出现带状多形性细胞浸润,包括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和相当比例的 MF细胞(核深染、外形不规则的T淋巴细胞)。在真皮下部也能见到斑片状浸润。表皮内出现亲表皮现象及pautrier微脓肿为本病有诊断价值的特征。与红斑期的区别在于斑块期表皮内的单核细胞,有些是MF细胞,而且不仅在表皮,在附属器上皮,特别是毛囊也可见散在单个核细胞侵入。

(3)肿瘤期:可见两种组织学表现。有些患者为类似斑块的多形性浸润,但大多数病例中浸润伸展到皮下脂肪层,表皮可呈典型的亲表皮性或不受侵,甚至在真皮上层出现无浸润带。另一些患者则浸润呈单形性,几乎完全由肿瘤细胞构成,亲表皮性已不再是特点。在同一患者身上可见到由亲表皮性过渡到非亲表皮性两种组织学表现。

2.提示MF诊断的主要组织学特点 。

基底细胞层有单个或小群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亲表皮性与表皮海绵形成轻微之间不成比例;MF表皮内淋巴细胞比正常炎症性皮肤病时所见者更多;表皮内淋巴细胞较真皮内者大;角质层和颗粒层可见淋巴细胞;真皮乳头层纤维化,胶原束平行排列;淋巴细胞明显亲毛囊性(folliculotropism)特别是伴发毛囊内黏蛋白沉积(毛囊性黏蛋白病follicular mucinosis)。

3.提示炎症性皮肤病诊断的主要组织学特点 。

真皮上部和真皮乳头水肿;表皮海绵形成明显;表皮内炎症细胞旱细颈瓶状聚集,其顶端开口于角质层。

4.免疫组织化学。

对诊断MF价值有限。MF细胞以CD4 ,但丧失CD7抗原为特征,亦即MF为CD4 CD7-。此种表现型对非恶性T细胞很少见,因而对评价周周血淋巴细胞是有价值的。免疫组化较难应用于只有少数肿瘤细胞的。

由于簟样肉芽肿会给患者的身体带来较大的危害,而且其发病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所以大家在平时一定要做好预防措施,定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发现有该病症的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前去医院就诊,把握好最佳治疗时机,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战胜病魔,争取早日治愈。希望广大患者朋友能早日恢复健康,投入到正常的生活中去。

蕈样肉芽肿健康指南
蕈样肉芽肿中期可控制吗 四招控制中期蕈样肉芽肿
  蕈样肉芽肿中期一般是可控制,一般不存在四招控制中期蕈样肉芽肿的说法,可以遵医嘱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中医针灸、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来进行治疗,建议患者到医院就诊,配合医生完善相关的检查。   1.一般治疗:如果病情比较轻,没有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可以通过日常调整的方法来进行改善,要注意好饮食调整,多吃一些鸡蛋、牛奶、西红柿等,需要能够及时补充体内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体质的恢复,还需要多注意休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2.药物治疗:一般需要通过用药的方法改善,可以遵医嘱使用醋酸泼尼松片、地塞米松片、复方环磷酰胺片等药物治疗,能够达到抗炎的功效,也能够达到免疫抑制的作用。   3.中医针灸:这是属于一种中医治疗方法,可以达到刺激穴位的效果,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有助于辅助改善皮肤损伤的症状,达到辅助调理的作用。   4.物理治疗:比如激光治疗或者是液氮冷冻治疗,这是属于比较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能够使局部的组织坏死和脱落,改善蕈样肉芽肿所引起的临床症状。   5.手术治疗: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而且出现明显的皮肤损害或者是淋巴结肿大,并且通过保守治疗没有达到改善的效果,必要时可以考虑做外科手术切除。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心理压力过大,如果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应及时的跟医生沟通。...
蕈样肉芽肿能用干扰素吗 蕈样肉芽肿如何用药
  蕈样肉芽肿一般能用干扰素,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干扰素可以起到调节免疫的效果,同时也可以起到抗病毒的功效,对于蕈样肉芽肿疾病也可以起到治疗效果,蕈样肉芽肿可以选择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放射治疗、手术治疗等,可以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遵医嘱选择合适的方法治疗。   1、一般治疗:蕈样肉芽肿是特殊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可能是因为局部皮肤受到细菌入侵所引起,会导致皮肤出现瘙痒和红肿,需要注意皮肤的卫生清洁,不要经常用手去抓挠皮肤。   2、药物治疗:会导致皮肤出现瘙痒情况,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醋酸泼尼松片、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夫西地酸乳膏等药物涂抹治疗,通过涂抹药物可以抑制炎症反应。   3、物理治疗:如果病情较为严重,会对健康的皮肤造成刺激,经常抓到皮肤,还可能会导致皮肤上出现许多红色的斑点,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红外线疗法、激光治疗、针灸等方法治疗也可以起到改善的效果。   4、放射治疗:贝扎罗汀凝胶、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盐酸伊立替康注射液等药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缓解病情。   5、手术治疗:如果局部的淋巴细胞已经出现了明显转移,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加码刀手术的方法做切除治疗,可以将病灶去除。   在治疗期间需要禁止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比如辣椒、洋葱、大蒜等食物,这是一种皮肤疾病。...
蕈样肉芽肿脸上会有吗 揭秘蕈样肉芽肿高发部位
  蕈样肉芽肿脸上有可能会有,另外在腹部或者是臀部、大腿等部位也会出现,建议患者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然后积极的配合医生治疗。   蕈样肉芽肿是一种少见的疾病,会发生与皮肤表面,病因不明,可能跟环境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在患病之后可能会累及到面部的组织,导致患者的面部出现大小不一的红棕色侵润性斑块,大多数呈圆形或者是椭圆形,表面比较光亮、高低不平,部分患者还会伴有脱屑和瘙痒的症状。   建议患者及时的到正规的医院皮肤科做检查,然后根据检查的结果可以通过光学疗法或者是通过激光手术的方式来改善,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成肿瘤,在晚期还会累及到淋巴和内脏的组织。   在治疗期间,患者要保持局部卫生的清洁,尽量不要抓挠,另外还需要做好饮食的调理。...
什么原因会导致出现蕈样肉芽肿
蕈样肉芽肿发病机制尚未完全确定,蕈样肉芽肿不是一种真菌性皮肤病,而是一种皮肤T细胞淋巴瘤,是最常见的皮肤恶性淋巴瘤,属于低度恶性。通常,它只发生在皮肤上,各种皮肤损伤就是其典型特征。遗传、环境和免疫因素等诸多因素都可导致出现蕈样肉芽肿。...
蕈样肉芽肿和苔藓样皮炎怎么区分
蕈样肉芽肿和苔藓样皮炎,各自都有较突出的表现,但也很难去区分病情,在症状、治疗方法、饮食预防中,患者都要认真对待,遇到病情及时就医,及时就诊,防止病情进一步的复发,而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影响,为保障患者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状况。...
皮炎与蕈样肉芽肿有什么区别
皮炎与蕈样肉芽肿虽然都属于皮肤科疾病,但是皮炎主要是由皮肤或者粘膜接触了外源性物质等原因引起的,蕈样肉芽肿是由遗传或者环境等因素导致的。除此之外,两种疾病还可以从症状、诊断以及治疗等方面进行区别。患者在生活中要注意护理、避免感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