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2022-12-30 14:53:16

孙于谦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一)发病原因

引起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药物:①植物碱类:奎宁、奎尼丁。②抗生素:青霉素、头孢菌素、链霉素、氯霉素、利福平、磺胺类。③镇静解痉药:巴比妥类、司眠脲、氯丙嗪、利舍平、可待因、哌替啶(杜冷丁)、甲丙氨酯(眠尔通)、苯妥英钠等。④解热镇痛药物:阿司匹林、保泰松、吲哚美辛、安替匹林、异丙嗪(非那根)、水杨酸钠等。⑤磺胺衍生物:氯磺丙脲、甲苯磺丁脲等。⑥其他:硝酸甘油、螺内酯、铋剂、氯喹、甲基多巴、丙硫氧嘧啶、地高辛、杀虫药等。

国外一项调查研究报道最易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为奎尼丁,其次为奎宁、利福平、司眠脲、氯喹、吲哚美辛、安替匹林等药物引起免疫性血小板减少也不在少数。

(二)发病机制

血小板遭到药物依赖性抗血小板抗体的免疫破坏,抗原抗体反应多在外周血小板细胞膜上发生,一般不影响巨核细胞。

部分药物可与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附着于血小板膜上,同时又激活补体,引起血小板破坏。复合物与血小板的结合并不牢固,很容易与血小板分离而附着在其他血小板上面,因此,少量的复合物即可引起大量血小板在血管内破坏。此型又可以称为“免疫复合物型”。

此外,还有部分药物可与血小板膜糖蛋白结合,引起结构的改变,血小板表面膜糖蛋白隐藏的新的序列位点暴露,或者是血小板表面蛋白与药物结合形成复合物,导致血小板表面具有了新的抗原性,诱发抗体形成。

药物可与血浆中大分子蛋白质或者载体结合,形成抗原(药物-大分子蛋白质复合物),在此抗原的作用下产生抗体,此种抗体大多是IgG,也有是IgM,为特异性抗体,只能破坏有对应药物结合的血小板,而不破坏正常血小板。一项对15例奎宁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研究表明,其血清中存在着可结合到GPⅠb-Ⅸ的抗体,部分患者只存在一种针对GPⅠb或者GPⅨ的抗体,而部分患者则存在两种抗体。此外,奎宁和奎尼丁诱发的两种血小板抗体间并无交叉反应,表明药物诱发的抗体因药物结构的不同而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健康指南
泼尼松龙的药物情况 考虑服用泼尼松龙后的效果
由于很多人认识不清楚泼尼松龙到底有什么样的作用,大家在了解的过程中,要有一个具体的方法,尤其是在了解泼尼松龙的过程中,我们要认识到更多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确定药物的效果,下面我们就来帮助大家了解一下。...
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一)治疗   若患者发生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则应停用一切药物。如果因病情的关系不能停止治疗者...
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应该如何预防?
  避免或者减少应用植物碱类,解热镇痛类及磺胺类药物。...
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严重者可并发消化道、泌尿道出血症、发热和肝功能异常。...
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应该做哪些检查?
  1.外周血 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无变化,血小板一般显著减少,严重者可低至10×1...
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一般有潜伏期,其长短常随药物性质的不同而异,潜伏期从数小时到数年,中位时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