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心肌病症状
药物性心肌病的临床症状主要是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相关症状,也可表现为猝死。
1.抗肿瘤药
(1)柔红霉素 本药可通过增加氧自由基产生、干扰线粒体能量代谢促使心肌细胞内钙离子超载而导致对心肌的直接损伤,可使心肌收缩力下降甚至引起心衰。若与其他抗肿瘤药合用则可增加毒性。柔红霉素还可引起各种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甚至因室颤而猝死。必须指出本药对心肌损伤作用有时可持续几年甚至10多年应予注意。
(2)阿霉素 可增加心肌细胞线粒体乙酰化的细胞色素C的分解,增加氧耗;阿霉素也可引起心肌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对心肌造成直接损伤;使心肌消耗三磷腺苷增加,能量耗竭,引起心功能不全。心脏可表现为:在静脉滴注中或静脉滴注后出现各种心律失常,也可出现酷似扩张型心肌病样的临床表现。
(3)环磷酰胺 可引起冠状动脉内皮损伤和心肌细胞损害,间质水肿,对心肌损害多在用药后2周以上发生,多数呈可逆性改变,少数可引起继发性心肌病。
(4)紫杉醇 可引起心动过缓和心肌收缩力减弱,但多无明显临床症状且多为一过性。
2.抗精神病和抗抑郁药
(1)抗精神病药 可引起低血压反应,个别敏感者可引起持续性低血压甚至休克,系吩噻嗪类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特殊的抑制作用,以及同时具有α受体阻滞作用有关。此外,氯丙嗪治疗有发生猝死的报道,其可能原因是降低心肌的儿茶酚胺浓度,使心肌收缩力降低,导致室颤发生,也可能与不可逆性休克中枢神经过度抑制有关。心电图可有T波低平、出现U波、Q-T间期延长和ST段压低,也可见到各种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及Q-T间期延长的多形性室速(扭转型室速)等。
(2)三环类抗抑郁药 对心血管的不良反应包括对心肌的抑制作用、体位性低血压、窦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等,由于本类药可抑制细胞色素P450,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能影响其他药物的代谢或加重对心血管的反应。
3.抗心律失常药
各种抗心律失常药均有不同程度负性肌力作用,尤其对已有心脏病的患者,可诱发心衰。此外,抗心律失常药可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应用不当甚至可诱发致命性心律失常发生。
4.β受体阻滞药
可通过抑制心脏β受体,具有直接负性肌力作用和减慢心率作用。应用不当可加重心功能不全。
5.钙离子拮抗药
钙离子拮抗药通过抑制钙离子内流,对心肌具有一定负性肌力作用,因此有可能加重心功能不全,特别是非二氢吡啶类如维拉帕米;短效二氢吡啶类药物如硝苯地平;可增加心率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兴奋。相反维拉帕米可引起心动过缓,增加洋地黄的血药浓度等。
6.其他
如非类固醇消炎镇痛药,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使前列腺素合成减少而引起水钠潴留,尤其对原有心脏病者可加重心衰。此外,麻醉药如氟烷等对心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