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9 11:29:12
自恋是对自己过分自信的一种、陶醉入恋的心理表现。自恋的表现有:爱慕虚荣,夸大自己,爱打扮爱臭美等。同样,在心理学概念里,弗洛伊德等人对自恋也展开过很多研究。自恋通常代表夸张、自满、自负、自我或自私。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自恋的五个精神维度。
1、自恋:力比多的投注,快乐为本
弗洛伊德把自恋分为“原发自恋”和“继发自恋”。原发自恋是指力比多投注于自身,这是新生儿的自恋特征,比如吸吮手指、性自慰等。在后续的正常发育过程中,力比多逐渐地离开自身,投向妈妈的乳房等外部对象物。如果力比多外部投注时受到挫折,重新返回自身,就叫做“继发性自恋”。
2、自恋:眼睛、理性、客观、自我意识,误把自身当作“他人(客体)”
人类把自身当作是“别人”、“对象物”、“客体”去爱,与客体的自身融合。每个人所爱的是客体的自己,而非主体的自己。当人站在客观的角度看待自己、认识自己,更多的使用眼睛去观察自己,而非用身体去感受自己时,人把自己当作客体去爱。
3、自恋:自我中心,把“他人”当作“我的”,把“我的”当作“我”
每个人“以人为镜”,通过他人的存在来意识到自我的存在。人的心灵,已经超出了肉身的界限,把身边的“他人”也当作是自我存在的依据。个体往往会对他的这些“自体客体”(他人)强求,强求他人必须跟自己一样,围着自己转;否则就会失去“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我存在感。
4、自恋:把“别人”等同于“自我”
当人们“以人为镜”地认识自己时,经常会忽略自己与他人的差异,容易想当然地认为“别人跟我是一样的人”(投射、镜映移情的心理机制),缺少区分自身与他人边界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个体倾向于把自己的个人意愿、好恶投射给别人,认为别人肯定跟我一样,具有同样的想法、同样的感情、相同的需要和愿望。
5、自恋:理想化自身与他人
为了让自己达到“完美的境地”,往往需要“头悬梁、锥刺股”地虐待自己,,让自己达到“理想自我的状态”。在强求自己达到“十分完美”的过程中,还会对他人进行强求,强求他人认同自己的想法,强求他人赞美自己。如果别人不顺从,甚至不相应,就会对他人产生愤怒,并进行贬低和攻击。
无论从“快乐”层面来说,还是从自我意识、客体关系层面来说,或是从“夸大的自体”、“理想化的自体”方面来说,人类是普遍自恋的。但是,人类也要塑造健康的自恋观,能够区分自身与他人,区分理想和现实,做到冷暖自知,在内心达到主体与客体的客观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