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治疗:
对本病应采用综合治疗。睡眠时可将床头抬高25—30cm。病人从卧位起坐或起立时动作应缓慢。取直立位后进行适当肌肉运动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可减少晕厥发作。当出现全脑供血不足的征兆时立即采取下蹲位或躺下,头尽量放低,可能有助。穿太空裤袜可避免直立位时血液汇聚于下肢。可给9-α氟化可的松和钠盐以扩张血容量。治疗期间每日早晚测血压,直至不出现直立性低血压或体重明显增加时再减量维持。双氢麦角胺可增加心输出和引起血管收缩,使直立位时贮留于下半身的血液量减少。每日2—10mg对某些病人即有疗效,有的患者需每日剂量大于20mg才起作用。吲哚美辛(消炎痛)在日剂量达150mg时可使病人直立位血压提高2.7—4.0kPa(20—30mmHg),消除晕厥,对伴随的腹泻症状也有效。有些严重直立性低血压而多巴胺排泄增加的病人,应用卡比多巴(carbidopa)抑制脑外多巴胺的合成,症状可改善。有的病人取直立位后血浆游离去甲肾上腺素不增高而多巴胺却进一步增高,应用多巴胺能阻断剂甲氧氯普胺(灭吐灵)可取得疗效。也有应用普萘洛尔(心得安)使直立性低血压进步的。也可试用麻黄素25mg.每日2—3次,或哌醋甲酯(利他林)10—20mg。早晨、中午各一次。震颤麻痹综合征可用抗胆碱能药,L-多巴或加多巴脱羧酶抑制剂治疗。
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1.脾虚气陷证:眩晕,气短,脘腹坠重,食后尤甚,神疲乏力,食少,面色萎黄,血压低,舌淡,苔薄白,脉缓弱。补气升提。补中益气汤加减。
2.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头晕,多梦,健忘,神疲,乏力,食少,腹胀,便溏,舌淡,苔薄白,脉弱。补益心脾(气血)。归脾汤加减。
3。心阳气虚证:心悸气短,头晕头痛,胸闷,多梦,健忘,神疲乏力,畏冷肢凉,面白,舌淡,苔白滑,脉沉迟无力。温补心阳。保元汤加减。
4.脾肾两虚证:形体消瘦,神疲乏力,气短,食少腹胀,便溏,小便频数,余沥不尽,腰膝酸软,血压低,舌淡,苔白,脉弱。补益脾肾。大补元煎加减。
5.肾阳虚证: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或腰痛,小便清长或余沥不尽,夜尿多,性欲减退,面色白,血压低,舌质淡,苔白,脉沉迟无力。温补肾阳。金匮肾气丸加减。
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综合征属中医的厥症范围,宜调灌苏合香丸或玉枢丹以开窍,或针刺合谷、人中、十宣。发生于孕妇卧位性低血压,一般不宜用上述药物治疗。
1.适当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鼓励病人适当增加食盐摄入量,以提高血容量及动脉压。并注意高蛋白饮食。
2.单方验方,大麻15g,附片10g,黑山羊肉250~500g,炖服。
3.西医西药:可用麻黄素、强的松等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