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了,怎样服药才最有效?

喜欢小黑的小白 分享 A-100%A+

2013-06-29 19:12:11
概述

每次生病了,医生拿了药之后总是会告诉自己一天服几次药,却很少提及具体服药具体时间,到底是饭前吃效果好还是饭后吃效果好,自己也没注意,后来才知道药物的疗效受多方面影响,其中就包括我们服药时的细节,包括服药时间、服药时的饮水量等。

步骤/方法:

1 服药时的饮水量 一般情况下,患者服药前,应先喝一口水湿润下喉部,大多数药物服用时,喝200-400毫升水为宜。服药时饮水,可加速药物通过咽部、食道,进入胃,继而增加胃的排空速率。因为大多数药物是在小肠吸收,胃的排空速率提高后,药物就可以更快地到达肠部,有利于提高药物的吸收速度。胶囊类药物要增加饮水量,而有些药物因其特殊的起效方式,服药时要尽可能地少喝或不喝水,否则会降低药效。比如,硫糖铝和氢氧化铝凝胶是治疗胃溃疡的常用药,服用后在胃内变成无数不溶解的细小颗粒,像粉末一样覆盖在受损的胃黏膜上,这样胃黏膜才能免于胃酸侵蚀,慢慢长出新的组织把溃疡面填平。服用这类药物时,如果多喝水,药物被过度稀释,覆盖在受损胃黏膜的药物颗粒减少,保护膜变薄,治疗作用自然减弱。

2 服药时间 大多数药物在饭后15-30分钟服用药效较好; 而像一些驱肠虫药如驱蛔灵、槟榔等,则是清晨空腹服用时药效更佳,可使药物迅速入肠保持高浓度而且直接作用于虫体; 而一些以消化系统刺激不大的肠道抗感染药宜在饭前服用; 助消化的药物则是在饭时,即饭前饭后片刻服用药效最好。

3 服药时喝茶要“因药而异” 在多数情况下不主张用茶水服药,尤其是某些西药成分中含铁剂(硫酸亚铁、碳酸亚铁、枸橼酸铁铵等)、铝剂(如氢氧化铝等)、蛋白质剂(如蛋白质)等,遇到茶中多酚类物质会结合产生沉淀,影响药效。有些中药如麻黄、黄连等一般也不宜与茶水混饮。另外,茶叶中含有咖啡碱,具有兴奋作用。因此,服用镇静剂、催眠、镇咳类药物时,也不宜用茶水送服,避免药效冲突,降低药效。一般认为,服药后1小时内,不宜饮茶,因为药物在胃内吸收时间大约1小时; 然而,服用维生素类药物、兴奋剂、利尿剂、降血脂、降血糖药物时,一般可以用茶水服用。如服用维生素C后饮茶,茶叶中的儿茶素可以有助于维生素C在人体内的吸收和积累;茶叶本身具有兴奋、利尿、降血脂、降血糖等功效,服用这类药物时,茶水有增效作用。

注意事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