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降血压的7大错误

ask7305181938 分享 A-100%A+

2016-11-27 15:55:14
概述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正常人的血压随内外环境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在整体人群,血压水平随年龄逐渐升高,以收缩压更为明显,但50岁后舒张压呈现下降趋势,脉压也随之加大。近年来,人们对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的作用以及心、脑、肾靶器官保护的认识不断深入,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也在不断调整,目前认为同一血压水平的患者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不同,因此有了血压分层的概念,即发生心血管病危险度不同的患者,适宜血压水平应有不同。

步骤/方法:

1 降血压并不是说降上去就行,而是一定要降到安全标准,才能达到预防心脑血管不测的目的,如果爸妈还有其他并发疾病,还要更严厉地控制血压。膨胀压(高压)≤135毫米汞柱,舒张压(低压)≤85毫米汞柱。这是爸妈降血压的终极目标,但可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不过别焦急,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给出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爸妈把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就可以。

2 血压高之所以风险,并不在于症状,而是高血压形成的后果,短期的高血压或忽然高血压会出现一些心脑血管的不测,如中风等。高血压有没有症状和人的耐受程度有关。耐受程度差的人高压到140~150毫米汞柱就有明显症状,耐受程度好的到180~190毫米汞柱也没有什么症状。没有症状并不代表血压没有增高,由于没有症状而停药的反而最风险。

3 血压比较高的时分,最好不要快速降血压,希望一两天就马上降上去是很不理想的,而且不利于康复。血压降低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降血压也不可能立即见效。降血压要尽可能地平稳,以免因血压在短工夫内迅速变化而损伤血管。有些短效的降压药虽然降压速度快,但是会使血压波动增大,容易惹起左心室肥大,心肌耗氧量增大,给心血管零碎带来一定损害,并不合适需求长期降压的爸妈服用。

注意事项

高血压患者除注意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与对症服药外,更要注意饮食调理。总的原则是适量控制能量及食盐量,降低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水平,控制体重,采用低脂肪、低胆固醇、低钠、高维生素和适量补充蛋白质的饮食。多做适合高血压患者的运动,踮着脚尖走楼梯,可以使血压平稳,而且精神饱满。与平地行走相比登楼梯的运动量更大,不但可以使肌肉、呼吸器官及循环器官得到锻炼,腰部和脚部肌肉也得到增强,全身的机能得到改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