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贫血病因有哪些

emily717 分享 A-100%A+

2016-03-16 15:28:04
概述

溶血性贫血病是一种由于红细胞的破坏速率增加从而造成红细胞寿命缩短,超过了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进而发生的贫血的症状,贫血初期会有寒战、发热、头痛、呕吐、四肢腰背疼痛及腹痛,大脑供氧量不足,甚至突然昏倒的症状,严重的可发生明显衰竭或休克,后出现黄疸和其他严重贫血的症状和体征,那么,溶血性贫血病因究竟有哪些呢。

步骤/方法:

1 一种是红细胞存在内在的缺陷,此类多为遗传性溶血,它包括了红细胞膜的缺陷、红细胞酶的缺陷、珠蛋白异常等,如果是因为感染所致溶血性贫血在控制感染后,溶血后即可终止。

2 一种是红细胞外部因素的异常,此类多为引起获得性溶血,包括了免疫性因素、非免疫性因素,对它的治疗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环孢素和环磷酰胺对某些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或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可能有效。

3 还有一种是溶血发生的场所,红细胞破坏可发生于血循环中,这种血管内溶血临床表现常较为明显,并伴有血红蛋白血症、血红蛋白尿和含铁血黄素尿。血管外溶血主要发生于脾脏,临床表现一般较轻,可有血清游离血红素轻度升高,不出现血红蛋白尿。

注意事项

对溶血性贫血症的治疗分为:糖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输血或成分输血、脾切除、溶血、某些慢性溶血性贫血叶酸消耗增加,宜适当补充叶酸。慢性血管内溶血增加铁丢失,证实缺铁后可用铁剂治疗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