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消化道出血的症状

ltt6671 分享 A-100%A+

2014-06-29 16:14:38
概述

慢性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腺、胆道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上段空肠等部位,可有呕血及便血等症状,呕血需与咯血相鉴别,呕血自消化道而出,有时夹杂胃内容物,一般呈棕褐色或呈咖啡色。若消化道出血,因排泄物中含有陈旧血液,大便呈柏油粘稠状。如果消化道出血量多,则可呕出暗红、甚至鲜红色血液;大便也有可能夹杂鲜红色血液,如果出血位置在上消化道,,患者有可能只有呕血,而没有便血或黑便。

步骤/方法:

1 周围循环衰竭。当出血量较大或者止血不及时,患者身体较弱,有可能会出现因循环灌注不足引起的周围循环衰竭,可见口唇淡白,头晕、心悸、出汗、乏力等症,甚至休克晕厥。此时因积极补充血容量,观察病人尿量,平衡出入。

2 体温异常升高。体温升高以低热为主,不伴寒战、盗汗,无规律性,一般温度在37-38摄氏度,持续时间较短。此症状也是因人而异,部分病人临床上未见发热,具体发热原因尚不清楚,发热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有关。

3 氮质血症,因血液属于蛋白质,血液经消化道吸收后血液中尿素氮短暂升高,医学上称为肠源性氮质血症。常于一次出血后数小时开始上升,24~48小时达高峰,但经代谢后越数天可降至正常。

注意事项

大多数前来就诊患者因出现呕血或黑粪判断为消化道慢性出血,因人而异,部分患者还未发现呕血及黑便是就出现了周围循环衰竭、或者休克,所以需要医生及时掌握患者既往病史,积极完善相关检查,排出其他疾病,做到早期发现、明确病因,准确判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