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性间歇破行怎么诊断

ask7010394972 分享 A-100%A+

2017-01-19 15:02:06
概述

脊髓性间歇破行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多见,属于一种间歇性疾病。该病在临床上有如下表现,刚开始行走时步若常人,并无其他症状,当行走1~5分钟后,患者便出现一侧甚至两侧下肢无力的状况,这时候患者可休息片刻,之后便会好转。当再次行走时,上述症状还会出现。由于其间歇性发作,很多患者都不将其当回事儿,以为只是自己身体状态欠佳导致,其实并不然。下面将为大家具体介绍该病。

步骤/方法:

1 脊髓性间歇跛行多是由于脊髓动脉内膜炎,脊髓发育异常、椎管狭窄等疾病诱发,有上述病史的患者多半会出现跛行的症状。患者常有步态不稳、步履慌张、间歇性跛行、下肢无力、下肢拖曳步态、腰酸等状况出现。

2 该病与步态不稳的症状极为相似,要注意区分。步态不稳是指病人走路不稳,或行走时两腿分得很宽。难以走直线,忽左忽右;或走路时步距短小,两上肢不作前后摆动,初始阶段步伐很慢,之后越来越快,甚至出现慌张步伐。

3 间歇性跛行与脊髓性破行也极为相似。间歇性跛行是指患者从开始走路,或行走了数百米左右以后,出现单侧或双侧腰酸腿痛,下肢麻木无力,导致出现跛行的状况;但稍许蹲下休息片刻后,症状可以很快缓解或消失,病人仍可继续行走,再走一段时间后,上述症状再度出现。

注意事项

最后还是要提醒广大患者朋友们,一旦出现上述症状,要即刻去医院进行治疗,精心护理,加强营养供给,防止并发症出现,积极进行康复训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