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ask74538490ws 分享 A-100%A+

2017-09-29 20:22:40
概述

静脉疾病比动脉疾病更为常见,好发于下肢,静脉系统占全身血量的64%,因此又被称为容量血管,起着血液向心回流食物通路,可以存储血液,调节心脏的血容量,还有皮肤温度的调节等重要的生理功能。静脉分为深静脉和浅静脉。今天小编主要讲的是浅静脉。血栓性浅静脉炎分为肢体血栓性浅静脉炎,胸腹部浅静脉炎,游走性浅静脉炎。今天小编主要讲游走性浅静脉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游走性浅静脉炎多发于四肢,呈游走性发作。

步骤/方法:

1 要知道游走性浅静脉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要先知道静脉的血流动力学,主要变化是主干的静脉以及毛细血管压力增高。压力增高导致浅静脉扩张,毛细血管扩张,以及毛细血管周围炎,和通透性增加。

2 所以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血栓是由于纤维蛋白原,红细胞等渗入组织间隙,以及毛细血管内微血栓的形成,阻碍皮肤和皮下组织摄取氧气,和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造成局部的代谢障碍,最后形成静脉炎。

3 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表现为,当一处的炎性硬结消失之后,其他部位的浅静脉又会出现的病变,具有游走,间歇,反复发作的特点,还伴有其他的并发症,例如低热,全身的不适等症状。

注意事项

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浅静脉炎,急性期的病人应卧床休息,以减轻疼痛,促使消退。还可以适当抬高患肢。病变早期不宜久站,久坐。忌食辛辣,鱼腥之品,戒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