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埃希杆菌性胃肠炎是怎么得的
0次播放
吴海武
20-06-20 09:03
在线咨询
肠源性大肠埃希杆菌性感染,由于大肠埃希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病原主要有大肠埃希杆菌O157:H7,是1982年新发现的一种致腹泻大肠埃希杆菌。此外,O26:H11也可能是病原之一。O15:7H7大肠杆菌可引起出血性肠炎、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等等。
因为是肠道的传染病,所以就是“吃”进去的疾病,应该在饮食上要注意,要以流质、清淡饮食为主,还应该要少食多餐,因为患者在急性期常常伴有呕吐、腹泻等等一些症状,而且失水也比较多,所以在饮食上应该注意补充液体等等。等症状缓解以后,才可以从少渣的半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少渣软饭,对出血性肠炎的治疗应该按腹泻病的一般治疗原则,也就是支持治疗和适当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专家提示:肠源性大肠埃希杆菌性感染,由于大肠埃希杆菌引起肠道传染病。病原主要有大肠埃希杆菌O15:7H7。因为是肠道的传染病,所以就是“吃”进去疾病,应该在饮食上要注意。以流质、清淡饮食为主,少食多餐。在急性期失水较多,注意补充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