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父母打造“气质宝宝”

发布时间:2013-04-03 06:14:11

  时下,一些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反而忽视了其身心健康和如何做人――


  教育局搞了一次优秀家长评选活动,结果这座人口只有102万的县级市竟有三分之一的百姓参与网络投*。在12月22日举行的优秀家长颁奖晚会现场,当10位获奖的优秀家长在台上讲述各自成功的育儿故事时,台下的众多家长一边倾听,一边拭去眼角的泪水,几位颁奖嘉宾也是一边流泪,一边为获奖者授奖。



  一次原本平常的评选活动,为何能在家长中间产生如此大的共鸣呢?


  如何教好孩子是家长们共同的困惑


  自今年9月瓦房店市教育局发起网上评选优秀家长活动以来,3个月里,全市30多万名家长不仅参与了网上投*,还留下了十余万条网络留言。记者发现,超过90%的留言都是家长看完优秀家长候选人的教子故事后的感受和反思。


  一位落款为“责任”的家长在留言中这样写道:教育孩子,我曾有过困惑、迷茫。我感觉自己像一个低头赶路的人,从没停下脚步,但在不知不觉中迷失了方向。看到优秀家长的事迹,我获益匪浅,体会到了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现在,几乎所有知识都能从书本或者网络上找到,但一直以来,如何教育好孩子,既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也不可能从书本上轻易习得。因此,如何教育好孩子,如何当好家长,成了所有家长共同面临的一道难题。”一位名叫范金花的家长说,“以前,我苦于找不到好的家庭教育方法,但看了这些获奖家长的育儿故事,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与这些家长相比,我突然发觉自己过去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总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忽视了孩子的想法,导致很多时候母女之间相互对峙。”


[NextPage]


  误以为“家庭教育”就是“家庭学习”


  虽然女儿已于去年大学毕业,但瓦房店市市民孙女士始终有个心结:去年5月,女儿从一所民办高校毕业,为了帮女儿找工作,她在人才市场四处为女儿投求职简历,而女儿却成天躲在家里。在全程关注了此次优秀家长评选活动后,孙女士猛然醒悟,问题的症结不在孩子,而在他们夫妻俩的家庭教育。她说:“在女儿整个成长过程中,我们大人能做的事情从不让她动手,什么事情都不让她管,只希望她学习好,能快乐成长。最终导致女儿连找工作也要我们代劳。”


  实际上,许多家庭都曾有过与孙女士同样的遭遇。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社区与家庭教育研究所所长金琰认为,问题的根源不在孩子,而在于家长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


  据介绍,在我国,目前家庭教育存在4个误区:一是包办过多,弱化了孩子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二是事事为孩子作主,缺乏对孩子参与权的尊重;三是父母只重视孩子学习,履行职责偏颇;四是粗暴式的打骂,催化了孩子的不良心理与行为。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不少父母误以为“家庭教育”就是“家庭学习”。孩子的学习成了家长与孩子互动的中心内容,家长把自身的角色定位为孩子“学习的拐杖”和学校老师的“助教”,而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如何做人,则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


  此外,在我国,家庭教育还存在两个极端:在孩子婴幼儿时期及上小学期间,不少家庭的教育方式是溺爱、迁就、娇惯、满足和让步;在孩子读初中以后,大多数家长惯用的教育方式是唠叨、训斥、打骂、强制和放弃。这种两极分化是目前我国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


  给家长“补课”,让教育形成合力


  “评选优秀家长最终感动千余家长,这说明家庭教育是当今社会家长们的共同困惑。”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赵刚说,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赵刚告诉记者,一方面,可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充分发挥社会和社区的作用,以“家庭教育援助”、社区家长学校等方式,向家长普及儿童心理、婚姻和谐等与家庭教育相关的知识;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动员学校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开放日,给家长“补课”,指导家长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信任孩子、赏识孩子,同时指导家长借助各种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活动,学校、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从根本上克服教育只靠学校的被动局面。


  家庭教育已经引起了许多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据了解,针对家庭教育力下滑的趋势,日本从上世纪末开始,不断强化家庭教育,并于2006年12月将家庭教育列入该国的《教育基本法》。日本文部科学省不仅设置了全国家庭教育支援推进委员会,而且在2007年和2008年的政府财政预算中,分别列了14.35亿、14.85亿日元,用于该国的“家庭教育支援推进事业”。

投诉
大家都在看
  • 欺诈
  • 色情
  • 恶意营销
  • 违法信息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