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的智商如何比较

智商是一种表示人的智力高低的数量指标智商是智力商数的简称智商用英文IQ表示智商这个概念源于20世紀初的法国家心理学家AlfredBinet他编写了一套标准智能测验这个量表叫比纳一西蒙智力量表旨在找出学习迟缓的学生给予他们帮助智商的计算
   智力测验的结果通常用心理年龄(Mentalage简称MA)和智力商数(IntelligenceQuotient简称IQ)来表示心理年龄也叫智力年龄是比纳于1908年创造的心理年龄是以被试能通过哪一年龄组的测验项目来计算的如果一个儿童通过了一套6岁组的全部项目(6岁以下各组的项目不用测就算通过了)其心理年龄就是6岁如果他还通过了7岁组的2个项目(代表4个月)8岁组的一个项目(代表2个月)而9岁组和10岁组的测验都没有通过(10岁以上各组就不必测了)那么其心理年龄便是6岁6个月
   心理年龄这个概念虽然可以对同一年龄的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进行比较但不能比较不同年龄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为了便于不同年龄儿童智力的比较斯特恩(SternW.1911)最先提出心理商数的概念后来推孟在斯坦福大学修订比纳量表时最先加以应用并把它改称为智商(IQ)智商是心理年龄(MA)与实足

智商就是智力商数。智力通常叫智慧,也叫智能。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智力包括多个方面,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智力的高低通常用智力商数来表示,是用以标示智力发展水平。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就制定出第一个测量智力的量表——比奈-西蒙智力量表,1922年传入我国,1982年由北京吴天敏先生修订,共51题,主要适合测量小学生和初中生的智力。1916年美国韦克斯勒编制了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WAIS),儿童智力量表(WISC)、适用4-6.5 儿童的韦氏幼儿智力量表(WPPSZ),韦氏量表于80年代中后期引进我国经过修订出版了中文版,因而应用较广。智商有两种,一种是比率智商,智力年龄÷实足年龄=智力商数。如果某人智龄与实龄相等,他的智商即为100,标示其智力中等。另一种是离差智商,把一个人的测验分数与同龄组正常人的智力平均数之比作为智商。现在大多数智力测验都采用离差智商。①为了准确表达一个智力水平,智力测量专家提出了离差智商的概念,即用一个人在他的同龄中的个对位置,即通过计算受试者偏离平均值多少个标准差来衡量,这就是离差智商,也称为

智商是一种表示人的智力高低的数量指标它是德国心理学家施特恩在1912年提出的智商是智力商数的简称智商用英文IQ表示智商是智力年龄被生理年龄相除而得出的商数智商的计算公式如下:IQMA÷C.A×100智商表示人的聪明程度智商越高表示越聪明生理年龄指的是儿童出生后的实际年龄智力年龄或心理年龄是根据智力测量测出的年龄智力年龄只能表示智力的绝对高低不能表示不同生理年龄不同儿童的智力高低例如:甲儿童生理年龄5岁智力年龄6岁而乙儿童年龄10岁其智力年龄11岁两个儿童的智力年龄都比自己的生理年龄大了1岁这就很难比较他们两个人的智力的高低采用智商就能相对比较出他们智力水平的高低甲儿童的智商力5/6×乙儿童的智商等于11/10×从甲乙儿童的智商我们可以认为甲儿童智力水平比乙儿童的智力水平高通常人们对智力水平高低进行下列分类:智商140以上者称为天才智商120-140为最优秀100、110、120为优秀90-100为常才80-90为次正常70-80为临界正常60-70为轻度智力落后50-60为愚鲁20-25为痴鲁25以下为白痴为了对人们的智力进行有效的测量曾有人提出智力年龄的概念假
  以上是对“不同年龄的智商如何比较”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