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性黄胆与病理性黄胆有什么区别与特征?

女 50岁 2016-01-27 12:34:41

病情描述:

患者信息:男 0岁 北京 东城区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等): 我家宝宝36周+3出生(2011年8月16日),属于早产,出生第二天出现轻微黄疸。 8月20日(第四天)上午到北京友谊医院就医,医生检查总胆红素为368,注射白蛋白及维生素,下午医生建议转院。期间未吃过妈咪爱及其他药物。晚上7点到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住院,症状表现为:总胆红素为380,肌张力差,弹足底十次以上有哭声2-3次,体温37.8℃,晚上9点半医生建议换血(第一次); 8月21日(第五天)早上医院检查总胆红素为230,全身发黄,未见明显减退,肌张力差; 8月22日(第六条)早上医院检查总胆红素为390,全身发黄,未见明显减退,肌张力差,手指略有抓抱意识,弹足底15次有哭声2-3次,下午6点半,进行换血(第二次); 8月23日(第七天)早上医院检查总胆红素为213,前身黄色明显减退,手脚为淡黄色,肌张力好转,有抓抱能力,但还是略差与正常新生儿,弹足底及哭声同正常新生儿;下午三点半做核磁共振,尚未出检查结果。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以上症状是否就能确定已经为“核黄疸”,或者有多大几率为“核黄疸”

针对婴儿黄疸高的症状这个问题一定要得到重视,关于婴儿黄疸高的症状为你解答如下:
  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一种现象。在足月产的新生儿中,其发生率约为50~75%,而在早产儿中发生率则可能更高些。据统计,90%以上的新生儿都可有不同程度的黄疸。其中大多数是无害的,是新生儿的一种生理现象,称为生理性黄疸,对于这类黄疸是不必过分紧张的。另一方面,黄疸又可能是多种疾病的一个重要的症状,严重的黄疸尚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往往造成新生儿死亡或留下终生的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这类黄疸被称为病理性黄疸,对于这类黄疸不能忽视。
  那么如何区别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一般出现在生后第2~3天,表现为轻度的皮肤黄染,呈黄红色带有光泽,进展较慢,至生后第4~6天时最为明显。但其血清胆红素的最高限值不超过每分升12毫克(早产儿不超过15毫克),多于生后7~10天逐渐消退;一般足月儿完全消退的时间不超过2周,早产儿不超过4周。除了黄疸以外,没有贫血或肝脾肿大,新生儿的一般情况良好。而病理性黄疸的特点是:①黄疸出现较早,生后24小时内即可出现;②黄疸程度较深,呈土黄色或黄表纸色,血清胆红素浓

出现时间不同。大约有80%的足月儿在出生2~3天后会出现生理性黄疸,而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一般更早,多在产后24~36小时出现,早产儿72小时内出现。
  表现症状不同。生理性黄疸程度较轻,家长会发现孩子皮肤呈现浅黄,先出现在面部、躯干和四肢,巩膜多半不黄,宝宝精神好,能吃能睡。而病理性黄疸的患儿,面部、躯干、四肢、手心脚心都发黄,巩膜也发黄,排尿也黄黄的。同时还伴有精神不好,嗜睡,发热,吃奶少,呕吐,腹胀,水肿,腹水,肝脾肿大,以及贫血等等,因病因不同,黄疸伴随的症状也不同。
  持续时间不同。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第5天左右最明显,7~10天后逐渐消退;若是早产儿,大部分都可能有黄疸,持续时间大约2至3周。而病理性黄疸持续时间要长些,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3周依然没有减退的迹象;或者黄疸消退后又再次出现,一定引起注意。
  胆红素指标不同。如是生理性黄疸,足月儿的血清胆红素不超过205毫摩尔/升;早产儿的血清胆红素不超过256.5毫摩尔/升。而病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超过正常值,足月儿大于205.2毫摩尔/升,早产儿大于256.5毫

黄疸又称黄胆,俗称黄病,是一种因人体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增高,所引起的皮肤、黏膜和眼球巩膜等部份发黄的症状。
  新生儿时期黄疸是一个常见的症状,有的是生理现象,有的是病理现象。这就需要检查哪些是病理现象,应及时到医院确诊并对症治疗。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血清胆红素由出生时的17~51μmol/L(1~3mg/dl)逐步上升到86μmol/L(5mg/dl)或以上临床上出现黄疸而无其它症状,1~2周内消退。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互足月儿不超过204μmol/L(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ol/L(15mg/dl)。但个别早产儿血清胆红素不到204μmol/L(12mg/dl)也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对生理性黄疸应有警惕以防对病理性黄疸的误诊或漏诊。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1)黄疸出现得早,生后24小时内即出黄疸; (2)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大于12~15毫克/分升; (3)黄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
  以上是对“生理性黄胆与病理性黄胆有什么区别与特征?”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