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晚期症状的主要表现

女 22岁 2016-02-04 10:30:23

病情描述:

医生 我家族好像患有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 我爷爷是60岁发的病 爸爸40岁开始 就有行走不稳 洗脸前倾等明显症状了 现在46岁 病情比较严重 去医院就诊 无具体疗法 请问我爸爸的病 还有办法控制吗 还有 我现在22岁 女 有办法查出我有没有遗传到吗 还是这个病是百分之百会遗传的? 很着急 请医生尽快如实回复

1.共济失调人体的姿势保持与随意运动完成,与大脑,基底节小脑,前庭系统,深感觉等有密切的关系.这些系统的损害将导致运动的协调不良,平衡障碍等,这些症状体征称为共济失调.根据蹭部位不同,共济失调可分为四种类型:①深感觉障碍性共济失调;②小脑性共济失调;③前庭迷路性共济失调;④大脑型共济失调.而临床上一般称呼的共济失调,多特指小脑性共济失调.小脑性共济失调是(遗传性共济失调)最常见的症状,几乎100%的IAs患者有共济失调的表现.小脑性共济失调可通过IAs患者的日常生活动作来观察,如穿衣,系扣,端水,书写,进食,言语,步态等.行走不稳,步态蹒跚,动作不灵活,行走时两腿分得很宽;成年发病者,步行时不能直线.忽左忽右呈曲线前进,表现为剪刀步伐,呈Z形前进偏斜,并努力用双上肢协助维持身体的平稳.肌张力的改变随蹭可由降低而转变为痉挛状态,共济失调步态也可随之转变为痉挛性共济失调步态.站立不稳,身体前倾或左右摇晃,当以足尖站立或以足跟站立时,摇晃不稳更为突出,易摔倒常是患者早期的主诉.患者常常说到:走小路或不平坦的路时,行走不稳更明显,更易摔倒.随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表现起坐不稳或不能,直至卧床.小脑

1.共济失调 人体的姿势保持与随意运动完成、与大脑、基底节小脑、前庭系统、深感觉等有密切的关系.这些系统的损害将导致运动的协调不良、平衡障碍等、这些症状体征称为共济失调.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共济失调可分为四种类型:①深感觉障碍性共济失调;②小脑性共济失调;③前庭迷路性共济失调;④大脑型共济失调.而临床上一般称呼的共济失调、多特指小脑性共济失调.
   小脑性共济失调是(遗传性共济失调)最常见的症状、几乎100%的IAs患者有共济失调的表现.小脑性共济失调可通过IAs患者的日常生活动作来观察、如穿衣、系扣、端水、书写、进食、言语、步态等.行走不稳、步态蹒跚、动作不灵活、行走时两腿分得很宽;成年发病者、步行时不能直线.忽左忽右呈曲线前进、表现为剪刀步伐、呈Z形前进偏斜、并努力用双上肢协助维持身体的平稳.肌张力的改变随病变可由降低而转变为痉挛状态、共济失调步态也可随之转变为痉挛性共济失调步态.站立不稳、身体前倾或左右摇晃、当以足尖站立或以足跟站立时、摇晃不稳更为突出、易摔倒常是患者早期的主诉.患者常常说到:走小路或不平坦的路时、行走不稳更明显、更易摔倒.随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表现起坐不稳或不能、直至

1.共济失调 人体的姿势保持与随意运动完成、与大脑、基底节小脑、前庭系统、深感觉等有密切的关系.这些系统的损害将导致运动的协调不良、平衡障碍等、这些症状体征称为共济失调.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共济失调可分为四种类型:①深感觉障碍性共济失调;②小脑性共济失调;③前庭迷路性共济失调;④大脑型共济失调.而临床上一般称呼的共济失调、多特指小脑性共济失调.
   小脑性共济失调是(遗传性共济失调)最常见的症状、几乎100%的IAs患者有共济失调的表现.小脑性共济失调可通过IAs患者的日常生活动作来观察、如穿衣、系扣、端水、书写、进食、言语、步态等.行走不稳、步态蹒跚、动作不灵活、行走时两腿分得很宽;成年发病者、步行时不能直线.忽左忽右呈曲线前进、表现为剪刀步伐、呈Z形前进偏斜、并努力用双上肢协助维持身体的平稳.肌张力的改变随病变可由降低而转变为痉挛状态、共济失调步态也可随之转变为痉挛性共济失调步态.站立不稳、身体前倾或左右摇晃、当以足尖站立或以足跟站立时、摇晃不稳更为突出、易摔倒常是患者早期的主诉.患者常常说到:走小路或不平坦的路时、行走不稳更明显、更易摔倒.随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表现起坐不稳或不能、直至
  以上是对“有关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晚期症状的主要表现”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