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母乳性黄疸怎么治疗比较好

女 1岁 2015-10-12 13:21:01

病情描述:

我家宝贝之前母乳性黄疸,停了大概10天的母乳,从那时候起宝宝就不拉臭臭了,基本一星期一次开塞露,我知道用多不好,怕她会有依赖性,可是8-9天都不拉一次我真的很担心,而且前天宝宝前面拉的正常,后面的好像有奶瓣,可是我们纯母乳,也有喂水、喂益生菌、按摩,可是为什么宝宝就是不拉臭臭?有什么改善办法么?

提到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可能不会陌生、即在宝宝出生后2-3天、发现眼睛的巩膜还有黏膜皮肤染成黄色、4-6天达高峰、7-8天消失.这种现象是因为新生宝宝肝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不足、血内胆红素水平升高所致、是一种生理现象、不需要处理.
   与母乳喂养有关的黄疸、临床上又分为两类:母乳喂养不足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前者也称为早发型黄疸、出现于生后3-4天、持续时间不超过10天、常常与生理性黄疸相平行、但血中胆红素水平略高于生理性黄疸.主要是哺乳不足、胎粪排出延迟、肝肠循环增加等原因引起.如果能作到早期开奶、不限制次数地按需喂奶、使母乳充足;另外促进并协助胎粪排出、就可以预防母乳喂养不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也称为迟发性黄疸、有专家报道、其发生率为1/200.多见于足月新生儿、黄疸出现于生后第7天左右、其发生可能与母乳中存在某些物质有关.比如、B葡萄糖酰酸酶、它能分裂肠道内的结合胆红素、增加胆红素的肠肝循环、血中的胆红素水平升高、引发母乳性黄疸.鉴别是否是母乳性黄疸、首先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黄疸的病症、比如溶血、感染、肝胆疾病等.若疑诊为母乳性黄疸、治疗方法为:可以暂停母乳喂养24-48小时;如果血胆红素

新生儿由于血液中的红细胞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寿命短、易被破坏、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另一方面、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生理性黄疸、不需要特殊处理就可以自行消退.还有一种新生儿黄疸称为母乳性黄疸.其特点为:黄疸程度较生理性高、黄疸持续时间长、有的可持续三个月之久.但婴儿一般情况良好、无引起黄疸的其他病因可发现.停喂母乳后3天、黄疸下降明显.母乳性黄疸与肠道重吸收胆红素有关.
  发现新生儿出现黄疸时、父母要注意:  〃1)判断黄疸的程度 家长可以在自然光线下、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的程度、如果仅仅是面部黄染、为轻度黄疸;躯干部皮肤黄染、为中度黄疸;如果四肢和手足心也出现黄染、为重度黄疸.  〃2)观察大便颜色 如果大便成陶土色、应考虑病理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所致.
   如果黄疸程度较重、出现伴随症状或大便颜色异常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  生活护理:〃3)尽早使胎便尽早排出.因为胎便里含有很多胆红素、如果胎便不排干净、胆红素就会经过新生儿特殊的肝肠循环重新吸收到血液里、使黄疸增高.  〃4)给新生儿充足的水分、小便过少

病情分析: 母乳性黄疸是指与母乳喂养有关的特发性黄疸,临床主要特征是新生儿母乳喂养后不久即出现黄疸,但无其他全身症状,足月儿多见。
  意见建议:暂停母乳喂养3天改为人工喂养,奶量以150ml/kg.d计算。暂停母乳期间,应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以保持乳汁充分分泌,提供黄疸消退后继续母乳喂养。同时给予支持疗法:注意保暖,增加热量、营养,预防感染;鼓励乳母多次少量喂奶,增加患儿大便次数。严重者给以保肝、酶诱导剂等药物治疗。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停喂母乳后黄疸即消退,至今尚未有因其导致胆红素脑病的报道。为了减少本病的发生,应鼓励母乳早开奶,多次少量喂奶,增加大便次数,减少肠道对胆红素的吸收,可降低黄疸发生率。另外,要给予患儿以保暖、增加热量、预防感染等支持疗法,防止加重黄疸。
  以上是对“得了母乳性黄疸怎么治疗比较好”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