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堵塞,头晕乏力,应该怎么办?

男  2016-02-09 04:04:46

病情描述:

患者性别:男患者年龄:38发病时间:二个月主要表现:现在感觉头晕,脑有些发胀,有二次走路时感觉眩晕,(其中一次扶电线杆呆了几秒钟,当时自停了降压药,血压达到105-140)现在仍在服用苯磺左旋氨氯地平片(之前服用感觉心跳快),每天早上一粒为2.5mg,另加半片倍它乐克(25mg一粒的),但血压早上起来测仍为100-140,平时测为低压在90-95之间,高压在120-130之间。现在感觉仍有些头晕,乏力,腿有些发软。医生诊断及化验结果:今年一月诊断为高血压,在医院测血压为100-160(当时感觉特别紧张,心慌严重)平时在家自测为95-135。血脂中甘油三酯为3.51其余正常,肝功肾功正常血糖为6.08尚在正常值内。想问专家,我是否需要换药,还是用药量不够? 补充问题1:(2010-02-26 08:52:30) 脑供血不足都应该查什么?怎么查?谢谢!

你好,考虑是脑供血不足主要临床表现以头晕、头痛为主,有时伴有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耳鸣、逆行性遗忘、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病因较复杂,包括动脉硬化、动脉炎、动脉狭窄,高血压、低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贫血等,肥胖、吸烟等也是形成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促发因素。治疗脑供血不足应着眼于保护残存的神经机能,改善和恢复受损的神经机能,防止其向更严重的脑缺血类型发展。
   药物治疗:临床常用于治疗脑缺血性血管病变的钙通道阻滞剂有尼莫地平、尼卡地平和氟桂嗪等;组胺类药培他啶对脑血管、心血管,特别是对椎-基底动脉系统有较明显的扩张作用,可显著增加心、脑及周围循环血流量,改善血循环并降低全身血压,还有轻微的利尿作用;血管扩张剂(如尼麦角林等)可增加血流,疏通血管,用于缺血性脑病有一定疗效;抗凝剂及抗血小板聚集剂(如藻酸双酯钠、阿司匹林等)能减少周围动脉内阻塞性血栓的形成;中成药(如银杏叶、黄芪、川芎嗪等)能改善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症状,降低血脂、血液黏度。

ak47 | 08-06-11
  头晕又称为眩晕,是一种主观的感觉异常。可分为两类: 一为旋转性眩晕,多由前庭神经系统及小脑的功能障碍所致, 以倾倒的感觉为主,感到自身晃动或景物旋转。二为一般性晕,多由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以头昏的感觉为主,感到头重脚轻。
  分类及常见疾病
  头晕是一种常见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因此,我们可将引起头晕的疾病进行分类叙述,使大家对“头晕”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1.旋转性眩晕 按其病因可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两类。
  (1)周围性眩晕:是指内耳迷路或前庭神经的病变导致的眩晕症。常见于梅尼埃病<曾译美尼尔病)、迷路炎、药物性眩晕(用链霉素或庆大霉素等药后引起的)及前庭神经炎等。
  (2)中枢性眩晕:是指脑干、小脑、大脑及脊髓病变引起的眩晕。常见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颅内肿瘤、颅内感染、多发性硬化、眩晕性癫痫及外伤性眩晕等。
  2.一般性眩晕
  (1)心源性眩晕:常见于心律失常、心脏功能不全等。
  (2)肺源性眩晕:

本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由于脑及脑干依靠椎一基底动脉供血,当椎一基底动脉发生病变时,脑部血流不畅、供血不足。常见病因有①颈椎病变:如颈椎骨质增生、骨质疏松、关节强直、椎间盘突出、脱位、结核及外伤等,压迫椎动脉使管腔狭窄,颈椎骨质病变还可刺激椎动脉周围交感神经,引起椎动脉反射性收缩,使血管痉孪、变细、血流量减少;②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粥样硬化病变多阻塞血管腔,引起血流量减少;③解剖异常:双侧椎动脉粗细不一致,或一侧椎动脉缺如均可发生供血不足;④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症;因动脉硬化或狭窄等原因引起锁骨下动脉远段以供给该侧上肢的血液,从而引起大脑及小脑供血不足,尤其是同侧上肢活动时,头晕或眩晕、黑蒙等供血不足的症状更为严重。
  以上是对“脑血管堵塞,头晕乏力,应该怎么办?”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