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的症状是什么,什么方法治疗最好?

女  2016-02-10 07:47:07

病情描述:

患胆结石多年,一直在手术与服药间犹豫不定。药服的是金钱胆通口服液,是杭州王长根肝胆肾结石专科中医诊所的,它是通过采用药物促使肝胆管扩张把排石的病理现象转化为“分娩”的生理现象:即凭借药力,使肝胆管高度松弛,扩张到能使结石顺利通过的程度;与此同时促使胆汁分泌使结石移位—通过胆(肝)管进入肠道,排出体外,形成与众不同、效果极佳的排石处方。
服了一段时间有情况有所好转,但就是怕在排出的过程中惹受不了那个痛苦,就一直拖着,但拖着也不是办法,不吃药就会不舒服
最近又去做了一个b超,诊断描述:右肝斜径为110mm,表面光滑,包膜完整,肝实质回声分布均匀,右肝内见大小为6×3mm的偏强回声区,边界清,血管网清晰,门静脉主干内径正常范围。
胆囊大小70×24mm,囊壁厚3mm,毛糙,腔内胆汁透声尚可,囊颈部见大小22×12mm(2010年12月份的大小为18×10,那期间一直在服药,这个数字也是从2010年3月的25×16的大小变来的),后方伴声影,左右肝内胆管及胆总管未见扩张。
1.请问肝内6×3mm的是什么东西,是不是服了中药所致,要紧吗?
2.服用那个

(一)治疗
   手术指征方面颇多争论 Moriguchi等报道的8例恶变者中 7例息肉直径>10mm 1例首次B超检查为5mm 半年后复查长至10mm 故多数人主张以直径≥10mm的PLGs作为手术指征 对<10mm者须保持警惕性 Chijiiwa等认为息肉>10mm 单个 年龄>60岁者应高度怀疑为胆囊癌 均应及时手术 Terzic等的100例PLG手术经验 恶性病人73%>60岁 多数为单个;88%的病变>10mm 因此 认为>60岁 有胆石共存 >10mm的单个病变 即使无症状也应作胆囊切除 Yang等制定的手术指征与Chijiiwa相同 只是将年龄改为>50岁 Koga认为最重要的指标应为PLG的大小 因而凡>10mm者均应手术 Wolper持同样观点 认为>10mm的PLG作预防性胆囊切除是合理的
   Masi等甚至强调任何PLG均有恶性可能 一经发现均应切除 Lshikawa等97例切除标本中67例有蒂 9例(13%)为癌;30例无蒂 10例(33%)为癌 无蒂癌最大直径平均为(14±4

您好,胆囊炎是细菌性感染或化学性刺激(胆汁成分改变)引起的胆囊炎性病变,为胆囊的常见病。在腹部外科中其发病率仅次于阑尾炎,本病多见于35~55岁的中年人,女性发病较男性为多,尤多见于肥胖且多次妊娠的妇女。急性胆囊炎不少患者在进油腻晚餐后半夜发病,因高脂饮食能使胆囊加强收缩,而平卧又易于小胆石滑入并嵌顿胆囊管。主要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背放射;常伴发热、恶心呕吐,但寒战少见,黄疸轻。腹部检查发现右上腹饱满,胆囊区腹肌紧张、明显压痛、反跳痛。慢性胆囊炎症状、体征不典型。多数表现为胆源性消化不良,厌油腻食物、上腹部闷胀、嗳气、胃部灼热等,与溃疡病或慢性阑尾炎近似;有时因结石梗阻胆囊管,可呈急性发作,但当结石移动、梗阻解除,即迅速好转。体查,胆囊区可有轻度压痛或叩击痛;若胆囊积水,常能扪及圆形、光滑的囊性肿块。急、慢性胆囊炎,目前可以采用的手术方式为保胆取石或胆囊切除,如果术前检查发现胆囊有功能,宜保留胆囊。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具体的治疗处理为宜。

quot;
  你好!
  胆结石病因:胆囊结石主要是胆固醇在胆汁中析出、沉淀、成核和积聚增长等基本过程中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胆汁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过饱和,易于沉淀析出和结晶,形成结石;其他原因是胆囊分泌、收缩排空功能异常及细菌、寄生虫感染等.
  胆结石治疗:你可先考虑溶石疗法,目前溶石治疗的药物主要是鹅去氧胆酸和其衍生物熊去氧胆酸。注意多喝水,照B超看大小和位置来定治疗方法。除溶石法外还有超声波、微创手术。请临床医生检查后,才能定。
  医生建议:养成定时定量、少量多餐、忌暴饮暴食良好的饮食习惯。平时应减少脂肪的摄取,包括肥肉、猪油、牛油、蛋黄、虾蟹、动物内脏(脑、肾、心、肝)、牡蛎、鱼卵、奶油、蛋糕及油炸类食物等;动物肝、肾、鱼卵及蛋黄等含高胆固醇食物,也应该少吃为宜。&quo
  以上是对“胆囊息肉的症状是什么,什么方法治疗最好?”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