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腔隙性脑梗死需要长期服药吗

女 54岁 2016-02-12 00:01:52

病情描述:

本人54岁,症状 头闷眼花多梦,记忆力下降,精力不集中,舌头胖大,有淤点,讲话有时感觉有点不灵活,但口齿清楚,吃东西会咬腮帮,经常呛着,口苦咽干舌燥,胃酸多,食后小腹胀痛,大便稀溏,脾胃虚寒,腰膝酸软,4、5、6颈椎骨质增生,。以前血压一直偏低,最近血压在70-120之间,2005年头顶左上方受过外伤,近两年常头疼,总胆固醇6.84,甘油三脂2.46,血糖5.7,今年5月份磁共振检查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直径在0.5-1厘米之间,打了5天的灯盏花、疏血通注射液,效果很好,几乎所有的症状有了改善,后到另一医院住院,用扩血管改善脑代谢抗淤血药物治疗,大概是丹参血塞通,低分子量肝素注射液,阿斯匹林,强力定弦片等,效果一般,出院后先吃步长脑心通,后吃银杏软胶南,VC、VE、B2,灯盏花素片至现在大部分症状开始反弹,现在总胆固醇6.42,甘油三脂1.72,血糖未查,

建议您可以试试cns靶向因子修复体系治疗脑梗塞后遗症,“CNS靶向因子修复体系”对脑出血后遗症,脑梗塞后遗症等疾病后遗症的治疗效果显著、确切,安全性好,成为至今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如果在“CNS靶向因子修复体系“以后接受规范系统的康复锻炼,将有助于移植的神经因子在体内生长、更好地发挥修复作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注意将瘫痪肢体置放功能位置,以防止肢体发生挛缩畸形,多采用仰卧位和侧卧位。在病人病情稳定情况下,指导和辅助其进行功能锻炼,从简单的屈伸开始,要求活动充分,合理适度,避免损伤肌肉和关节,每天2-4次,每次5-30分钟。并配合药物治疗。按摩患侧肢体,针刺曲池、合谷、足三里等。帮病人经常用热水(可放入红花、艾叶)浸泡患侧肢体,促进其血液循环。语言障碍的病人情绪多焦躁、痛苦。医护人员要多接触病人,了解病人痛苦,让病人保持心情舒畅,消除紧张心理。必须尽早地诱导和鼓励患者说话,耐心纠正发音,从简到繁,如“e”、“啊”、“歌”等,反复练习坚持不懈。并配合针刺哑门、通里、廉泉等穴,这利于促进语言功能的改善和恢复。

西药:
   1、拜阿司匹林片(德国拜耳公司生产的阿司匹林肠溶片)
   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从而起到防止血液凝固,进而预防多发性脑梗塞的作用。与活血化瘀、芳香开窍降脂抗凝类中药结合治疗,疗效更加显著。自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全世界已经有超过30万人参与的300多个临床试验,证实每天100(75-150)毫克阿司匹林可以有效地预防所有的血栓性疾病,包括脑梗死、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发病和死亡危险。比如去年发表的女性健康研究,美国近4万名女性医务工作者亲自参加试验,每日口服阿司匹林长达10年,最终结果显示阿司匹林使首次多发性脑梗塞发生率下降24%。因此,阿司匹林是目前多发性脑梗塞防治中的最基本用药之一。
   用法用量:口服,每晚100毫克。
   2、复方脑蛋白水解物片
   能通过血脑屏障,促进脑神经元的蛋白质合成和加强脑神经的呼吸作用,并增强脑组织内葡萄糖氧的利用,提高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起到保护脑细胞,促进受损脑组织功能恢复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癫痫患者禁用。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

病情分析:
  脑深部穿通动脉闭塞引起的脑梗塞,经巨噬作用使留下梗塞灶直径小于2mm者,称为腔隙性脑梗塞.多位于底节,内囊,丘脑,脑桥,少数位于放射冠及脑室管膜下区.
  意见建议:
  临床症状一般较轻,除少数外,大多发病缓慢,12~72小时达到高峰,部分病人有短暂缺血发作史.临床症状与腔梗灶的大小和部位有关,常见有下列几种类型:
   (一)纯运动性卒中:表现为面,舌,肢体不同程度瘫痪,而无感觉障碍,视野缺失,失语等.病灶位于放射冠,内囊,基底节,脑桥,延髓等.
   (二)纯感觉性卒中:患者主诉半身麻木,受到牵拉,发冷,发热,针刺,疼痛,肿胀,变大,变小或沉重感.检查可见一侧肢体,身躯感觉减退或消失.感觉障碍偶可见越过中线影响双侧鼻,舌,阴茎,肛门等,说明为丘脑性病灶.
   (三)共济失调性轻偏瘫:表现为病变对侧的纯运动性轻偏瘫和小脑性共济失调,以下肢为重,也可有构音不全和眼震.系基底动脉的旁正中动脉闭塞而使桥脑基底部上1/3与下1/3交界处病变所致.
   (四)感觉运动性卒中:多以偏身感觉障碍,继而出现轻偏瘫.为丘脑
  以上是对“多发腔隙性脑梗死需要长期服药吗”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