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骨脊脑膜瘤可不可以不手术?

女 40岁 2016-02-28 09:10:14

病情描述:

住院检查摘要:CT:中颅窝左侧颞部占位,考虑脑膜瘤。MR:左额颞部分叶状肿块,宽基底邻贴左侧蝶骨嵴,周围结构受压移位,多考虑蝶骨嵴脑膜瘤。住院治疗经过:患者主因“头痛5年,左眼视物模糊1年”入院,入院初步诊断为:左颞叶占位,入院后给予脱水、激素、补充电解质等对症治疗,同时完善相关检查,头颅CT及MRI检查结果提示:左侧蝶骨嵴占位病变,性质考虑脑膜瘤。该疾病主要考虑手术为主治疗,但该区域手术难度巨大,风险高。解决的方法,可不可以做手术?

颅眶沟通性脑膜瘤一般都是比较严重的病例,眼科医生可以协助神经外科医生进行颅内眶内脑膜瘤切除术,如能完全切除可以根治此肿瘤。但因瘤组织与周围结构有粘连,或骨质有广泛破坏,一般只能作部分切除,有的患者术后可复发。全切蝶骨嵴脑膜瘤又不损害病人的神经功能并非易事。内侧型脑膜瘤由于可能侵犯海绵窦和颈内动脉而尤为困难。无论是内侧型或外侧型,目前多采用以翼点为中心的额颞入路。对于直径大于2.0cm的肿瘤,不要企图完整切除肿瘤,以免损伤重要的血管和神经组织。在分离肿瘤与大脑中动脉的粘连时应特别小心,对于大脑中动脉的任何分支都应小心将其自肿瘤壁上分离下来,如分离确实困难,可将与动脉粘连的部分瘤壁留下来,尽量不要损伤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以免术后造成严重的后果。
  内侧型肿瘤的深处是颈内动脉和视神经。多数情况是肿瘤呈球形生长,将颈内动脉向内推移,少数情况是颈内动脉被肿瘤包裹。前者,肿瘤与颈内动脉和视神经之间有一层蛛网膜相隔。手术显微镜下,包膜内切除肿瘤,使术野空间扩大,再将瘤壁向一方牵拉,可以找到颈内动脉和视神经,小心分离,多能全切肿瘤。如确有困难,不可勉强。但如肿瘤将颈内动脉包裹,颈内动脉可呈环状

指导意见:脑膜瘤术后一个月内医生肯定要求复查然后3个月满的时候可以再复查一次到第9个月时再复查如果没有什么变化就不用怎么复查了隔几年都可以期间出现症状例外.实际上如果是良性脑膜瘤也不必这么多术后查一次半年后再查一次应该没什么变化不用管了.恶性脑膜瘤可不一样要酌情频繁一些.脑膜瘤(Meningiomas)很常见占颅内肿瘤的15.31%仅次于胶质瘤.成年较多老年与儿童较少婴幼儿更少.女性稍多于男性.脑膜瘤原发于蛛网膜内皮细胞凡属颅内富于蛛网膜颗粒与蛛网膜绒毛之处皆是脑膜瘤的好发部位.矢状窦旁大脑凸面大脑镰旁者多见其次为蝶骨嵴、鞍结节、溴沟、小脑桥脑角与小脑幕等部位生长在脑室内者很少也可见于硬膜外.尚有异位的脑膜瘤偶见于颅骨板障、额窦、鼻腔头皮下或颈部系来自异位的蛛网膜组织并非转移脑膜瘤有多发性约占1%~2%可多达几十个散在于同一部位其中一个大的瘤结节还有小的肿瘤大如核桃小如粟粒幕上脑膜瘤远多于幕下.此外脑膜瘤可与胶质瘤、神经纤维瘤同时存在于颅内也可与血管瘤并存.

病情分析: 脑膜瘤是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19.2%,居第2位,女性:男性为2:1,发病高峰年龄在45岁,儿童少见。凡属颅内富于蛛网膜颗粒与蛛网膜绒毛之处皆是脑膜瘤的好发部位。矢状窦旁,大脑凸面,大脑镰旁者多见,其次为蝶骨嵴、鞍结节、嗅沟、小脑桥脑角与小脑幕等部位,生长在脑室内者很少,也可见于硬膜外。其它部位偶见。
  意见建议:对脑膜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然后配合放化疗,也可以直接采用放射治疗(精准放疗)。原则上应争取完全切除,并切除受肿瘤侵犯的脑膜与骨质,以期根治,但是由于脑膜瘤的生长位子特殊,手术很难一次性切干净,所以术后复发的可能就很大了,建议没有切除干净的脑膜瘤采用精准放疗(射波刀)来补照,以至于一次性彻底杀死癌细胞。脑膜瘤属实质外生长的肿瘤,大多属良性,如能早期诊断,在肿瘤尚未使用周围的脑组织与重要颅神经、血管受到损害之前手术,应能达到全切除的目的。
  以上是对“蝶骨脊脑膜瘤可不可以不手术?”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