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外周t细胞淋巴瘤高度恶性能治好否

女  2016-03-01 16:11:27

病情描述:

患者男,19岁。因“鼻塞6月,加重伴左眼肿胀1月余”收住院。患者既往在青海省交通巷医院就诊,给予手术治疗(具体过程不详), 术后病理提示: NK/T细胞淋巴瘤,CK(一),LCA(++),CD45RO(++),CD56(十),CD20(一),EBV(+),术后患者出现左眼肿胀,左侧面颊部疼痛明显,畏寒、发热,体温波动在39℃-40℃,夜间盗汗明显。患者入院完善相关化验检查,血分析示:WBC2.68×109/L, RBC5.37×1012/L, HGB170g/L, PLT: 95×109/L。凝血四项正常。电解质、肾功正常。 谷丙转氨酶328U/L↑、谷草转氨酶242U/L↑、总蛋白:58g/L↓、白蛋白34. 2g/L↓、乳酸脱氢酶242U/L↑,乳酸脱氢酶同工酶228U/L↑,α-羟丁酸脱氢酶688U/L↑、甘油三1. 97mmol/L↑。乙肝五项提示患者抗体存在。男性肿瘤中: TSGF79U/mL↑、NSE24. 3lng/ml↑、甲功均正常。尿分析正常。浅表组织彩超示:双侧颈部稍低回声结节性质待定:肿大淋巴结可能、双侧腹股沟区及双侧腋窝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指导意见:您好根据您所描述的病情我给您如下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编辑本段]疾病概述胃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胃壁内淋巴滤泡的恶性肿瘤可表现为局限的原发性病变但也常是全身性疾病的一个局部表现.本病的发病率有增长趋势国内胃恶性淋巴瘤约占胃肉瘤的70~80%男性患者稍多见平均年龄为42.3岁低于胃癌.术前明确诊断者不足10%多被认为胃癌及溃疡病只是术后经病理检查才能明确诊断.因其临床症状无特殊性主要病理变化又不在胃粘膜表面所以影响各种检查的阳性率.X线钡餐检查可见下列表现:①多发性溃疡或位于胃后壁或小弯侧的大而浅表溃疡;②胃粘膜上多数不规则圆形充盈缺损所谓“鹅卵石样改变”;③胃壁浸润范围较大但不太僵硬仍可见蠕动通过;④充盈缺损周围出现明显肥大的粘膜皱襞;⑤胃壁肿块较大但不引起梗阻.与胃癌相比胃恶性淋巴瘤发病的平均年龄较低病程较长但全身情况相对较好腹部可扪及较大肿块但淋巴结转移较晚梗阻和贫血较少见肿瘤质地较软而其表面粘膜常未完全破坏.[编辑本段]疾病描述胃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胃壁内淋巴滤泡的恶性肿瘤可表现为局限的原发性病变但也常是全身性疾病的一个局部表现.本病的发病率有增长趋势国内胃恶性

针对你的情况,建议去医院做详细的检查,以下有关恶性淋巴瘤如何检查的资料仅供参考:
  
   1.外周血 早期患者血象多正常,继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或肿瘤累及骨髓可发生贫血、血小板减少及出血。约9%~16%的患者可出现白血病转化,常见于弥漫型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滤泡型淋巴瘤、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及弥漫型大细胞淋巴瘤等。
   2.生化检查 可有血沉、血清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及碱性磷酸酶升高,单克隆或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升高,以上改变常可作为肿瘤负荷及病情检测指标。
   3.免疫学表型检测 单克隆抗体免疫表型检查可识别淋巴瘤细胞的细胞谱系及分化水平,用于诊断及分型常用的单克隆抗体标记物包括CD45(白细胞共同抗原)用于鉴定其白细胞来源;CD19、CD20、CD22、CD45RA、CD5、CD10、CD23、免疫球蛋白轻链κ及γ等用于鉴定B淋巴细胞表型;CD2、CD3、CD5、CD7、CD45RO、CD4、CD8等鉴定T淋巴细胞表型;CD30和CD56分别用于识别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及NK细胞淋巴瘤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是一种外周T细胞淋巴瘤,常合并自身免疫现象,如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是NHL中的少见类型。为了研究AITL的临床特征,病理表现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对1例37岁男性患者进行了血常规检查、骨髓检测、单个核细胞的流式细胞术检测、Coombs试验、血清学检测、CT和免疫组织化学测定等。结果查明,患者有广泛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颈部淋巴结活检表明为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患者重度贫血,网织红细胞降低,Coombs实验阳性,骨髓红系增生低下,提示并发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和纯红系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经过CHOP-E方案化疗后,合并的AIHA和PRCA以及AITL浸润症状均消失。结论:成功地确诊了合并有AIHA和PRCA的AITL,淋巴结活检和骨髓检测意义大,CHOP-E化疗方案对此种AITL有一定治疗效果。
  以上是对“颈部外周t细胞淋巴瘤高度恶性能治好否”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