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耳前瘘管的感染期手术治疗

男  2016-03-01 20:32:53

病情描述:

全部症状:之前我的耳背后面长了个东西,有3年左右了吧,以前破了一次,最近又长了起来,在期间经常感到痒,还有一些豆渣样的分泌外溢.发病时间及原因:3年左右治疗情况:然后,我就去了医院看,医生就说是先天性耳前瘘管,接着就做了手术,过了7天就拆线了,但就是拆完线后我仍然觉得有点痒,伤口的下方还有点肿,还有我看到我的耳背仍然还有一些瘢痕(在第一次破了之后,就开始有了,本以为切了之后就会没有). 今天是手术后的第三天,问了下别的医生,她说没事,正常.我有点疑惑,为什么瘢痕还在的,不会消失的么?我很怕它会复发,才刚做完手术..所以我想问一下医生:它时不时都有点痒和瘢痕,那真的没事么? 谢谢啦!感激不尽.

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的耳朵前面皮肤上有一个小孔,从娘胎里生出来就有,有时单耳,有时双耳,以女孩子多见。这些小孔可能一辈子没有什么变化,但有时又会从这些小孔里冒出一点点豆腐渣样的东西,并且经常发炎,红肿疼痛,流出黄黄的脓液,甚至形成脓肿,让人无所适从。这些小孔为什么会这样,它们是怎样来的耳前的这种皮肤小孔医学上叫耳前瘘管,由于它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又叫先天性耳前瘘管。它是一种先天性的发育异常,是一种异常的组织解剖结构。人在出生前的几个月,样子长得和鱼有点相像,因为这时候的胚胎头部两侧有像鱼鳃一样的结构,叫鳃裂。随着人胚在娘肚子里逐渐地长大,这些鱼鳃样的结构就渐渐地闭合起来直至消失,以至于出生以后不会看出痕迹。但总有一部分人的鳃裂会不完全闭合,所以出生后就遗留下来一些皮肤孔道。先天性耳前瘘管是第一鳃裂的遗迹,多只有一个管道,是单出口的盲管。由于这些小孔管道呈树枝样弯延迂曲,可能有分枝并伸入肉中,而且管腔的上皮有象头皮一样脱皮屑的特性,所以,管腔内经常会积聚一些脱落上皮和其他一些角化物。这些脱落上皮会阻塞管口导致引流不畅,一旦遇水潮湿就容易引起发炎肿胀。如果管腔此时仍然引流不畅,脓液无法排出,

耳前瘘管或称先天性耳前瘘管,为胚胎期第一腮沟的遗迹。多单侧发病。瘘口常位于耳轮前脚,瘘管可形成分支或树叉状,管内表面衬以复层鳞状上皮,管腔内有脱落的上皮及角化物,因感染腐败可排泄出有臭味的豆腐渣样分泌物。本病一般常无症状,偶尔在挤压时有少量粘液或粘脓从瘘口溢出;感染时,局部可红肿疼痛或形成脓肿,或脓性分泌物增多;反复感染化 脓者,局部可形成脓瘘或瘢痕。一般来说,无症状者不需要治疗。若有感染化脓,可给予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如青霉素,每次80万单位,肌肉注射(注意做过敏试验);或红霉素,每次0.25g,每日3次,口服。若形成脓肿应及时切开,排脓引流,局部清洁消毒,碘伏纱条换药;待红肿消失,感染控制后可行瘘管切除术,务必一次彻底切除,否则遗留部分瘘管感染复发,再行手术效果甚差。 中医认为本病为先天禀赋不足,正气虚弱,胎毒内蕴而形成。若感染反复发作,常流脓液,治宜益气养血,补托排脓。可用托里消毒散加减治疗,常用药物有:黄芪15g,党参12g,白术12g,熟地黄15g,白芍12g,当归12g,金银花15g,皂角刺15g,白芷15g,桔梗10g,甘草3g,紫花地丁20g,连翘15g等,水煎服。

有的人耳朵前面有一小孔,医学上叫耳前瘘管,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也称为先天性瘘管。它与胚胎时期在母体内发育不良有密切关系,可发生在一侧,也可见于两侧,瘘管口左右位于耳轮角前。其盲管多有分支,瘘管壁为层鳞状上皮,管腔内积有脱落的上皮及角化物,可因腐败而排出腐乳状带臭味的分泌物。感染时瘘管口周围红肿、疼痛或脓肿形成溶破。一次发炎后,瘘管可反复发炎化脓,反复溃破。管腔也会向深部发展,少数感染可延伸到外耳道或乳突部,易误诊为乳突炎。反复感染者,局部可发生长期不愈的瘘管或遗留下疤痕,病人是非常痛苦的。平时不要挤压瘘管内分泌物,以免发生感染。清热解毒,消肿排脓 青天葵蒲公英野菊花金银花柴胡白芷丹皮前草川连皂角刺伤口未溃烂,加山甲
  伤口已溃烂,加桔梗当归薏苡仁建议您最好去正规医院及时治疗,防止病情继续发展。
  以上是对“先天性耳前瘘管的感染期手术治疗”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