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胰腺炎的外科疗法

女  2016-03-16 05:15:30

病情描述:


病人53女,11月2日突发性腹部绞痛,送医院检查后为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做ct检查胰腺水肿积液较为严重,一直住院至今,已经有5天了,医生一直是采取打吊针治疗方法。但是现在病人腹部浮肿很严重,且肿胀感严重且痛,呼吸较为困难,一直有低烧(医生通过胃导管打入大黄,甘草,芒硝浸泡的液体)。其他血压和血糖已经基本正常(病人无高血压和糖尿病史)。但就总体情况来看,病情似乎并没有好转
1、今年7月份在中医附二医院做过保胆取石手术
2、这次急性胰腺炎通过ct检查胰腺水肿积液较为严重且增大,但是无出血。
1、怎样能尽快消除病人腹部浮肿?
2、腹部肿大是因为肠道内积液还是腹腔积液?请问要如何排除。
3、像这种较为严重的胆源性胰腺炎大概要治疗多久才会好转了?

胆源性胰腺炎往往是局部因素导致胰胆管梗阻使胰酶活化引起胰腺炎。这种梗阻并不一定是长期的,结石常常是细小结石,当胰胆管梗阻后,内压增高可能将结石推出壶腹部,从而解除梗阻,使胰腺炎症得到缓解。而水肿型胆源性胰腺炎早期手术选择是根据患者全身情况的稳定,早去除结石诱因能防止胰腺进行性坏死而提高生存率。而坏死型过去只要诊断,就要早期手术治疗,经过大量实践发现手 术并不能阻断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发展亦不能降低病死率。本组早期手术5例,死亡2例。坏死型由于胰腺炎病变严重,可并发各种致命并发症,所以在治疗上,要分清胆胰两种病哪个为主,要两者兼顾。以胰腺炎为主者在重症监护下非手术综合治疗,同时,出现胰腺坏死感染,即行手术治疗。在胆道疾病的处理上由于引起胆管梗阻的结石,可能不是长期的并且随着有效抗生素、生长抑制素的使用,大部分病人在2~3日内症状、体征可望明显减轻,逐渐好转。此类病人在病情稳定后,应继续进行胆道疾病的检查,如明确存在的胆囊或胆管结石,应在3周~3个月内择期手术,解除诱因。而胆道疾病经解痉抗感染治疗后无效,并且出现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胆囊坏疽、穿孔可能者,则行早期手术治疗。

病情分析: 发病原因
   1、胆道系统疾病。胆管炎症、结石、寄生虫、水肿、痉挛等病变使壶腹部发生梗阻,加之胆囊收缩,胆管内压力升高,胆汁通过共同通道反流入胰管,激活胰酶原,从而引起胰腺炎。 
   2、酗酒和暴饮暴食。酗酒和暴饮暴食使得胰液分泌旺盛,而胰管引流不畅,造成胰液在胰胆管系统的压力增高,致使高浓度的蛋白酶排泄障碍,最后导致胰腺泡破裂而发病。
   3、手术与损伤。胃、胆道等腹腔手术挤压到胰腺,或造成胰胆管压力过高,也可引起胰腺炎。
   4、感染。很多传染病可并发急性胰腺炎,症状多不明显,原发病愈合后,胰腺炎自行消退,如蛔虫进入胆管或胰管,不但可带入肠液,还可带入细菌,能使胰酶激活引起胰腺炎症。
   5、高脂血症及高钙血症。高脂血症,脂肪栓塞胰腺血管造成局部缺血,毛细血管扩张,损害血管壁,导致胰液排泄困难;结石可阻塞胰管,是引起胰腺炎的主要原因。
   6、其他
   病变表现
   按病变表现不同,可将本病分为急性水肿性(或间质性)胰腺炎及急性出血性胰腺炎二型。  
  意见建议: 1、非手术治疗:
   (1)、病因治疗:治疗胆源性疾病,戒酒;
   (2

胰腺炎是胰腺因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而引起的疾病。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二种。治疗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及分型,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1.非手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初期,轻型胰腺炎及尚无感染者均应采用非手术治疗。(1)禁食、鼻胃管减压:持续胃肠减压,防止呕吐和误吸。给全胃肠动力药可减轻腹胀。(2)补充体液,防治休克:全部病人均应经静脉补充液体、电解质和热量,以维持循环稳定和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出现低血压,改善微循环,保证胰腺血流灌注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有益。(3)解痉止痛:诊断明确者.发病早期可对症给予止痛药(哌替啶)。但宜同时给解痉药(山莨菪碱、阿托品)。禁用吗啡,以免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 胰腺炎(4)抑制胰腺外分泌及胰酶抑制剂:胃管减压、H2受体阻滞剂{如西咪替丁)、抗胆碱能药(如山莨菪碱、阿托品)、生长抑素等,但后者价格昂贵,一般用于病情比较严重的病人。胰蛋白酶抑制剂如抑肽酶、加贝酯等具有—定的抑制胰蛋白酶的作用。
  以上是对“慢性胰腺炎的外科疗法”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