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病情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原因一、长期气道不完全性阻塞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可导致胶原蛋白沉积于气道的基底膜,使支气管壁呈“假性纤维化”,引起哮喘病患者气道的弹性纤维发生变化,形成气道重塑,可导致气道的慢性狭窄;在此基础上,当哮喘急性发作时,由于气道平滑而肌痉挛、黏膜水肿和分泌物增多,可使管腔进一步狭窄而形成不完全性气道阻塞。随着哮喘病的长期反复发作或呼吸道感染的存在,支气管阻塞发问可持续恶化,肺泡内气体长期积聚,肺泡内压力持续升高,导致泡壁弹性降低,可引起肺泡破裂、融合,形成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此餐,气道重塑是慢性哮喘病患者气道阻塞形成不可逆性而难以恢复、肺功能进行性恶化、支气管壁永久性破坏的原因,这也是形成COPD的重要原因。
  意见建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原因二、肺小动脉痉挛哮喘持续发作时,由于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导致肺小动脉痉挛,可形成急性肺动脉高压,反复发作可使其慢性化。慢性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是形成肺心病的重要原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原因三、肺血管床改变肺气肿的形成及肺泡内压力的升高,可压迫肺泡壁毛细血管,造成管壁狭窄或闭塞、肺泡壁破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由肺气肿或慢性支气管炎所致的持续性气道阻塞。
  肺气肿是肺泡壁的破坏和肺泡扩大。慢性支气管炎的特征是持续性咳嗽和咳痰,并能除外其他已知疾病如肺癌所致者。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支气管腺体增大,粘液分泌亢进。
  在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气道阻塞的两种原因中,肺气肿占第一位。正常情况下,肺泡簇与小气道(细支气管)相连,形成固定的结构并保持气道开放。肺气肿时,肺泡壁被毁损,导致细支气管的支撑结构丧失,呼气时细支气管出现塌陷。因此,肺气肿的气流狭窄是器质性和永久性的改变。气流阻塞的第二位原因是慢性支气管炎的小气道炎症。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存在小气道壁瘢痕形成、肿胀,以及由粘液和平滑肌收缩造成的支气管部分狭窄。水肿、粘液阻塞以及平滑肌痉挛的程度随时间而改变,并可经支气管扩张剂治疗而好转。这种气流阻塞具有部分可逆性。
  在美国,大约1400万人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是第2位造成劳动力丧失的原因,仅次于心脏疾病,并是第4位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慢性阻塞性肺病死亡者,90%以上的年龄在55岁以上。慢性阻塞性肺病

病情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平时要注意:1.注意冬天尽量不要感冒,因为感冒对慢阻肺病人往往是加重病情,甚至是致命的。2.是氧疗护理。3.体位 协助病人取舒适的体位,如抬高床头或半坐卧位,晚期取身体前倾位使辅助呼吸肌共同参与呼吸4.饮食护理 饮食宜低盐、低脂、多纤维素,适量蛋白,应少食多餐,进食速度要慢,餐后2小时内避免平卧,饭前、饭后及进餐时限制液体摄入量,以免出现上腹饱胀而引起呼吸不畅。5.保持大便通畅。6.运动 积极进行适当有氧运动,以不引起过度疲劳为宜。7.绝对卧床者定时翻身、拍背,进行床上肢体功能锻炼,以防深静脉血栓形成。8.还有心理护理。
  意见建议:1.可进行家庭氧疗,吸氧时应为持续低流量、低浓度吸氧(氧流量每分钟1-2升,氧浓度25-29%),每日10-15小时,维持PaO2在60 mmHg以上。2.如有感染,应加强抗感染治疗,注意心脏功能情况,一般并发右心功能不全,也有全心衰,病情严重。及时到医院就医。
  以上是对“什么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