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破伤风

病情分析: 一、抗毒素的治疗
   破伤风抗毒素(TAT)能中和处于被吸收过程中的毒素,为保证疗效,治疗时必须给予大剂量的抗毒素。入院当日静脉滴注5万U破伤风抗毒素,此后每日静脉滴注1万U,总量可用到20万U。
   二、抗痉挛治疗
   严重破伤风的有效治疗是消除肌肉痉挛。可应用氯化筒箭毒碱(Tubocurarine chloride)15mg,每日总量可达150~650mg,同时辅予正压人工呼吸。亦可用氯丙嗪50~100mg,肌肉注射,每4~6小时1次;或安定(咪唑安定)10mg~15mg,静脉滴注,视病情可多次应用。
   三、抗感染治疗
   使用抗生素预防肺部感染 青霉素1000~4000万U/d,分次静脉滴注。
   四、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道分泌物多且排出困难者、痉挛时间长或已发生窒息者应及早行气管切开,注意吸痰。
   五、补充营养、水及电解质
   对营养与水、电解质平衡必须注意。尤其当牙关紧闭和咽部痉挛常使进食发生困难时,需要用流质饮食进行鼻饲,或给予静脉高营养。
   六、一般处理
   伤口处理 用3%过氯化氢溶液冲洗伤口,保持引流通畅。已愈合的伤口,如有异物或炎性肿块者应切

病情分析: 您好,脐风之名出《千金要方》。又名撮口脐风、四六风、锁口风。叫、儿卫生总微论方·脐风撮口论》曰:“初生断脐,不定伤动,或风湿所乘,其轻则病在皮肤,而为脐疮不差,及重则病入脏腑,而为脐风撮口,亦如大人因破伤而感风。” 脐风是因断脐处理不洁,感染风毒所致。以婴儿唇青口撮,牙关紧闭,苦笑面容,甚至四肢抽搐、角弓反张为主要表现的痉病类疾病。 脐风预后险恶,病死率高,应积极预防和治疗。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新生儿破伤风。 [诊断依据] 1.接生时有脐带处理不洁史。 2.生后约4~8天发病。 3.首先表现为精神躁扰;喷嚏,啼哭不休,吮乳口松,或口噤难开,颈项牵强。继之口撮唇紧,舌体强硬,啼声难出,牙关紧闭,时吐白沫,吞咽困难,面呈苦笑。严重者面青唇紫,颈项强直,角弓反张,抽搐频频,甚则脐边青黑,呼吸喘促,汗出不止而致死亡。 4.每遇光线、声响刺激或触动时,可引起痉挛发作。 5.取脐部渗出物作厌氧菌培养,可有破伤风杆菌生长,由于培养之阳性率不高,故诊断本病应以病史及临床表现为依据。

病情分析: 破伤风系由破伤风杆菌外毒素导致的神经系统中毒性疾病,本病以进行性发展的肌肉强直为特征,伴有发作性加重,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在10~40%左右。 破伤风杆菌属革兰阳性产芽胞性厌氧菌,广泛地散布于泥土中,粪便中亦含有该菌。单纯破伤风杆菌芽胞侵入伤口并不足以引起本病,必须要有其他细菌,或有异物如木头、玻璃等的碎片同时存在。破伤风杆菌仅孳长在厌氧伤口内,并不散播到别处,但该菌产生外毒素可致使神经系统中毒。
  意见建议:预防:凡开放性伤口均需进行早期彻底的清创。被动免疫伤后应及早肌肉注射1500U破伤风抗毒素,创伤严重者,1周后可重复肌肉注射1次。注射前均应作皮内过敏试验,阳性者脱敏后方能应用。主动免疫为最可靠的方法。分3次皮下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每次0.5~1ml,间隔为6~8周,以后每年再强化注射一次效果更佳。
  以上是对“新生儿破伤风”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