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遗症拔罐治疗

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方法介绍如下:
   1、口眼歪斜取穴
   主穴:听会、地仓、合谷、迎香
   配穴:风池、水沟、颊车、丝竹空等。
   2、半身不遂取穴
   主穴:肩俞、曲池、外关、合谷、环跳、委中、足三里、阳陵泉、太冲。
   配穴:手三里、大柱、风市、承山、解溪等。
   针灸治疗中风偏瘫还应根据患者病情、时机,在中医师的辩证指导下进行,切勿盲目施针,以防造成病情加重。
   3、耳穴压丸预防中风
   主穴:分耳背和耳前二组(1)耳背穴 耳背心、耳背肾、耳背肝、耳背肺、耳背脾(2)耳前穴 神门、心、皮质下、交感、脾。
  配穴:交感、肝、胃、大肠、额、缘中、枕。
   一般仅用常用穴,如预防过程中出现某些症状时,再据症酌配辅助穴。一般于考前1个月施术,用黄荆籽贴敷(如无,可用王不留行籽代替),令被防治者自行按压,每日3~5次,每次按压10~20min,另于睡前20min常规按压一次。以局部发红、发热为佳。5日更换1次。

指导意见:中风又称脑血管意外,是脑部或支配脑的颈部动脉病变引起的大脑局灶性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偏瘫、意识障碍、失语等症状的急性或亚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多见于老年人,且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其常见病因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情绪紧张、激动、过度劳累、暴饮暴食、便秘时用力排便、严重失眠或嗜睡状态等,往往是中风的诱发因素。中风可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大类,缺血性中风包括短暂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出血性中风包括高血压性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首先要保证呼吸道通畅,最有效的是取侧卧位或侧俯卧位,下巴略向前突,这样即可防止舌根后坠阻塞呼吸道,又能防止呕吐物引起窒息。若患者呼吸困难时,应立即改取仰卧位,头后仰或转向一侧,便于进行人工呼吸。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家属不要摇晃患者,运送去医院时也要尽量做到平稳,头位稍高,这样可以减轻病情的发展。

你好,中风已经成为中老年人冬季的流行病,主要由脑溢血,脑梗死等引起.80%以上的中风发生在冬季是因为在天气转寒,人体受冻后,血液循环的外周阻力加大,引起血压升高,血小板易于凝集而形成血栓,中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减退,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应激性和抵抗力降低,所以极易在冬季发生中风.  救治中风病人一定要快,中风3小时内是治疗最佳时间,超过6小时已错过溶栓机会.而要使病人尽快康复,减少后遗症和并发症,家人的关爱和帮助很重要,尤其应该在康复医师指导下正规治疗,才会尽快最大可能地康复. 一般需要进行物理治疗和针灸治疗,因为功能性电刺激,生物反馈及针灸等对增加感觉输入,促进功能恢复与运动控制等一定的作用。脑中风的治疗费用一般由患者的病情来决定的,很难说出具体数目。
  以上是对“中风后遗症拔罐治疗”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