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毁损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副作用是什么

周围神经病三叉神经痛概念: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的、反复发作的剧痛。病因:肿瘤、血管、炎症等因素。临床特点:1、多发生于成年人及老年人,40岁以上者占先70~80%,多为单侧。 2、痛疼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内,无预兆。为电击样、针刺样、刀割样、撕裂样疼痛,剧烈而短暂,每次发作时间数秒至几分钟;严重者伴有面部肌肉的反射性抽搐(称为痛性抽搐)。可有面部发红、皮温增高、结合膜充血和流泪等。更有甚者可昼夜发作,夜不成眠或睡后痛醒。病程愈长,发作愈频繁。 3、病侧面部如上、下唇,鼻翼,口角,门齿,颊,舌等处特别敏感,触及可诱发疼痛发作,称为扳击点。患者常常不敢洗脸、刷牙、不敢进食和大声讲话等。 4、无阳性体征。鉴别诊断、1、牙痛:三叉神经痛初期,尤以第2、3支范围内,易误诊为牙痛而拔牙。依据疼痛部位、性质、触发点、诱发因素和牙齿的X线片,容易鉴别。 2、碟额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少见,不具有三叉神经痛的特点。 3、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疼痛常呈持续性,常有三叉神经毁损性表现,如感觉减退、咀嚼无力、咬肌和颞肌萎缩等。治疗: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行病因治疗,如切除肿瘤;对病因未明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采用以下方法:1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例根据疼痛范围不同分别选择眶上孔入路、眶下孔入路、侧入路、前入路卵圆孔射频温控热凝治疗,采用美国Bales 公司RFG2 型射频仪。其中眶上孔入路、 眶下孔入路、侧入路徒手进行,行卵圆孔半月神经节射频均在DSA引导下配合感觉、运动刺激测试定位,病人取仰卧位,采用Har2 tel 前入路穿刺法,即以病人患侧口角外侧3cm 处为A 点, 患侧外耳孔前2. 5cm 处为B 点,以同侧瞳孔下方为C 点,三点做AB 、AC 两连线。1% 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使用前端裸露0. 5cm 的8 号绝缘电极针,取A 点进针,针尖对准同侧卵圆孔,针身保持在通过AB 、AC 两线与面部垂直的两个平面上。进针约6~7cm , 当头接近或进入卵圆孔时,病人可出现剧痛感,同时术者感觉有落空感。DSA正、侧位观看针位置和深度,行方波刺激验证靶点,对卵圆孔进行精确定位,根据DSA 图像及疼痛分布区调整穿刺针的位置和进针深度(图1~2) ,一般不超过1cm 。继之给以温控射频热凝靶点毁损,温度控制在60-90℃, 分5~7 次毁损. 持续时间每次60~90s。然后针刺皮肤,测试患支区域的痛觉及触觉变

叉神经痛又名“痛性痉挛”,是以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短暂的反复发作性剧烈疼痛为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常发作于单侧,主要为颊部、上唇、上牙龈和下唇、下牙龈同时发作。发作时多突然发生,呈闪电式、短暂而剧烈的疼痛;可呈撕裂样、电灼样、刀割样或针刺样等;每次发作时间由数秒钟至一二分钟而骤然停止,多则半小时;间歇期无任何疼痛;病程可呈周期性发作,本病根据其典型的临床表现即可诊断.而头部磁共振往往正常。 目前西医用于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很多,但多不能彻底治愈,易复发,同时产生很多副作用。 1、口服西药 如卡马西平、得利多、苯妥英钠等上述药物可起到暂时止痛或缓解的作用,此类药物具有耐药性,口服剂量逐渐增加,效果越来越差,其副作用较大,久服可引起粒细胞减少,单纯血小板减少,导致血液病,并可使记忆力减退,视力、听力下降,肝功能损害等。 2、封闭治疗 采用穴位注射药物(无水酒精、甘油、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麻痹阻滞神经,起到症状缓解暂时止痛的作用。多次封闭后止痛效果不佳,缓解期平均为6个月,容易复发。且副作用较大,常引起的副作用为: (1)封闭性病人可出现封闭侧面部感觉丧失,感觉麻木,个别病人出现封闭
  以上是对“射频毁损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副作用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