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炎的三大危害是什么-专家观点-百度医

脂溢性皮炎好发于皮脂腺分布较多的地方,如头皮、面部、胸部及皱褶部。发生于头皮部位,开始为轻度潮红斑片,上覆灰白色糠状鳞屑,伴轻度瘙痒,皮疹扩展,可见油腻性鳞屑性地图状斑片;严重者伴有渗出、厚痂、有臭味,可侵犯整个头部。头发可脱落、稀疏。面部损害多见于鼻翼、鼻唇沟和眉弓,有淡红色斑,覆以油腻性黄色鳞屑,常满面油光。胸部、肩胛部,初为小的红褐色毛囊丘疹伴油腻性鳞屑,以后渐成为中央具有细鳞屑,边缘有暗红色丘疹及较大的油腻性的环状斑片。皱褶部多见于腋窝、乳房下、脐部和腹股沟等,为境界清楚的红斑、屑少,湿润,常伴为糜烂、渗出。多见于30岁至50岁,尤其是肥胖的中年人。本病慢性经过,易反复发作,常伴为毛囊炎、睑缘炎,面部常与痤疮、酒渣鼻螨虫皮炎并发。
   脂溢性皮炎的防治方面,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中要注意调节饮食,多吃蔬菜,限制多脂、多糖饮食,忌食辛辣、酒等刺激性食物,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及局部搔抓,生活有规律,保持足够睡眠。 2)药物内服治疗。可用维生素B6、B2或复合维生素B,烟酰胺等。瘙痒剧烈可用止痒镇静剂如抗组胺药,炎症明显或继发感染可用抗生素如四环素或红霉素。 3)外用疗法以去脂、

固定性红斑型:发于嘴周围皮肤,肛门处及外生殖器部位也很常见。皮疹形态特殊,易于识别。特点为鲜红色或紫红色水肿性红斑,呈圆形或椭圆形,界限清楚。阿司匹林、APC、阿鲁片、复方新诺明等易引起此类药疹。
  红斑性发疹型:表现为全身性,对称性分布大量鲜红鸡皮样小疙瘩,或粟粒大小的红色斑片,形成似猩红热式麻疹,伴轻度中度发热。此类药疹以青霉素类药物最常见,如氨苄青霉素、安必林等。
  荨麻疹型:表现为全身性大小不等的风团,扁平高起,形态不规则,伴有明显的瘙痒,部分患儿有发热乏力、关节痛及腹痛等全身症状。引起小儿等麻疹常见药物有青霉素、痢长、破伤风抗毒素及狂犬疫苗等。
  大疱表皮松解型:为药疹中最严重的一型,也是小儿最严重的皮肤病之一。一般起病急,进展快,病情严重,治疗不及时常可导致死亡。皮疹往往初发于患儿的面部、颈部及胸部,为粟粒至绿豆大小深红色至暗红色斑片,很快融合成大片。1~2天内皮疹发展全身,部分红斑中央出现小水疱,本病患儿全身中毒症状严重,伴有高热、嗜睡及心肝、肾等内脏伤害。患大疱表皮松解型药疹的小儿,若抢救治疗不及时,可因继发感染所引起的败血症、肺炎、肾衰或脑出

本病为在皮脂溢出基础上的继发性炎症,故考虑是由于皮脂分泌增多,化学成分改变,使存在于皮肤上的正常菌群,如卵圆形糠秕孢子菌等大量繁殖生长,侵犯皮肤所致。
  大量增多的皮脂经过皮肤表面的非致病微生物,如痤疮棒状杆菌的作用,分解游离出脂肪酸,脂肪酸刺激皮肤,引起炎症。精神因素、饮食习惯、维生素缺乏亦可能是致病原因之一。
  脂溢性皮炎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遗传有关,但未得到证实。中医认为本病是由素体血燥,复因过食辛辣腥发油腻之物,致使脾胃运化失常,内热蕴积,湿热熏蒸,复感风邪,外邪郁久,则耗伤阴血,肌肤失于濡养所致。
  患有脂溢性皮炎的患者为了自身的健康一定要积极的进行治疗,对于脂溢性皮炎的治疗最好是选择中医进行治疗,这样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同时患者要注意饮食,患者应禁止饮酒,少食辛辣、鱼虾海鲜、牛羊肉、狗驴肉等刺激性及油腻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多喝水。每晚用温水涂少量硫磺香皂或硼酸皂洗脸,清除面部油腻,清洁皮肤。
  以上是对“脂溢性皮炎的三大危害是什么-专家观点-百度医”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