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d和起搏器什么关系

功能性室性早搏主要见于植物神经不稳定的人,常常在过量饮酒和抽烟后加剧;也可因迷走神经紧张度过高而发生室性早搏。此类患者的早搏常发生在饭后或安静时,而在运动后或注射阿托品(阿托品试验)后消失,也没有伴随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临床上常以此与器质性病变所致的室性早搏相鉴别。很多健康人都可偶见室性早搏,一般认为没有临床意义。 引发器质性室性早搏的常见原因有:①各种心肌炎及其后遗症,如风湿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等。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可出现频发室性早搏;另外,老年患者出现室性早搏而找不到原因者,多考虑由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所致。③任何心脏病所致的心力衰竭。④某些药物作用,如洋地黄、锑剂、奎尼丁等。⑤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等。⑥直接作用于心脏的机械性刺激,如胸腔手术、心脏手术、心导管术等。 根据上述原因,您最好去大医院进一步做阿托品试验、运动试验、超声心动图等相关检查,以明确引发室性早搏的病因,以利于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并对预后做出判断。您目前的口服药倍他乐克和阿司匹林不属于抗心律失常药物。前者主要是减慢心率和减少心输出量;后者主要是抗血小板聚集。目前对心律失常的治疗,除药物外

病情分析:
   室性早搏(或室性期前收缩),简称室早,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人群相当广泛,包括正常健康人群和各种心脏病患者.室性早搏的临床症状有很大的变异性,从无症状,轻微心悸不适,到早搏触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致晕厥或黑蒙,且其临床症状与预后并无平行关系.正常健康人群以及各种不同心脏病患者的室性早搏,其临床预后各不相同.因此临床医生在处理室性早搏时,必须立足于病人本身,即什么样的早搏需要处理,怎样去规范化处理,怎样客观地去评估治疗效果是十分重要的.
  意见建议:
   室性早搏的治疗涉及两个主要问题,即改善症状和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因为所有治疗措施对这两个结果的影响并不是平行的.
  缓解症状
   对室性早搏和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治疗的第一步是判断有无心律失常的相关症状.如果明确有心律失常相关的严重症状,不管有无器质性心脏病或何种器质性心脏病,给予适当治疗改善患者的症状是必须的,尽管该治疗不一定增加患者的存活率.临床上并没有专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特异地用来治疗有症状的室性早搏或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ⅰ类及ⅱ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各

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主要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器质性心脏病的严重程度来决定治疗方案。治疗策略包括一般处理(积极去除病因、诱因、改善心肌缺血、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停用促心律失常药物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现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在随机的临床试验中,只有β受体阻断药显示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或猝死的预防有益处,因此β受体阻断药应作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的基石。
   (一)非持续性单形性室速的治疗
   1.无器质性心脏病的非持续性室速无明显症状且发作不频繁者,其治疗原则同室性期前收缩。
   2.有器质性心脏病的非持续性室速与患者心脏猝死(suddendeath,SCD)相关,对无论是否合并心功能不全的心脏病患者,β受体阻断药都可有效地抑制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律失常,减少SCD,可选用美托洛尔12.5~50mgBid,除β受体阻断药外,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不应作为预防室速和SCD的首选方法。β受体阻断药效果不佳或有应用禁忌时可考虑胺碘酮,一般予0.2g,Tid×1周,以后于0.2g/d,5d/w维持,但应密切观察不良反应且不宜长期使用。
  以上是对“icd和起搏器什么关系”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