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先天性耳前瘘管医院

耳前瘘管或称先天性耳前瘘管,为胚胎期第一腮沟的遗迹。多单侧发病。瘘口常位于耳轮前脚,瘘管可形成分支或树叉状,管内表面衬以复层鳞状上皮,管腔内有脱落的上皮及角化物,因感染腐败可排泄出有臭味的豆腐渣样分泌物。本病一般常无症状,偶尔在挤压时有少量粘液或粘脓从瘘口溢出;感染时,局部可红肿疼痛或形成脓肿,或脓性分泌物增多;反复感染化 脓者,局部可形成脓瘘或瘢痕。一般来说,无症状者不需要治疗。若有感染化脓,可给予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如青霉素,每次80万单位,肌肉注射(注意做过敏试验);或红霉素,每次0.25g,每日3次,口服。若形成脓肿应及时切开,排脓引流,局部清洁消毒,碘伏纱条换药;待红肿消失,感染控制后可行瘘管切除术,务必一次彻底切除,否则遗留部分瘘管感染复发,再行手术效果甚差。 中医认为本病为先天禀赋不足,正气虚弱,胎毒内蕴而形成。若感染反复发作,常流脓液,治宜益气养血,补托排脓。可用托里消毒散加减治疗,常用药物有:黄芪15g,党参12g,白术12g,熟地黄15g,白芍12g,当归12g,金银花15g,皂角刺15g,白芷15g,桔梗10g,甘草3g,紫花地丁20g,连翘15g等,水煎服。

耳前瘘管此病一般为先天性耳前瘘管,是常见的耳科疾病。为胚胎期形成耳廓的第一、第二腮弓的小丘样结节融合不良或第一腮沟封闭不全所致。瘘管是一种可有分枝而弯曲的盲管,其外口常位于耳轮脚前上方。管腔盖有复层鳞状上皮,腔内含有鳞屑物,挤压瘘口周围,偶有少许粘稠皮脂腺样物自瘘口溢出。一旦感染,则红肿痛而化脓,可反复发作。本病属外显不全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1.大多是位于耳轮脚前的肓管。多为双侧性。平时除可挤出少许白色积存物外,无自觉症状。 2.感染时局部红、肿、热、痛或形成脓肿。反复发生感染则形成脓瘘或皮肤疤痕。
  【辅助检查】
  1.对反复感染者检查以血常规检查、心电图为主。 2.对脓瘘患者,还应再做分泌物及组织培养+药敏、瘘管造影以及耳鼻咽喉的CT检查。
  【诊断依据】
  1.耳轮脚前有瘘口,常无症状。 2.挤压瘘口周围可有少许白色积存物流出。 3.感染时局部红肿热痛或形成脓肿。反复感染则形成脓瘘或皮肤疤痕。
  【注意事项】
  本病是遗传性疾病。

有些人打从娘胎出来时就有耳前瘘管,其实,这是一种先天性疾病。病症不发还好,一旦发病则会带来无休的影响。千万不可小看那小小的瘘管,杭州博爱耳鼻喉专科医院权威专家介绍说:先天性耳前瘘管的危害值得所有患者的注意。 人在出生前的几个月,胚胎头部两侧有像鱼鳃一样的结构,叫鳃裂。随着人胚在娘肚子里逐渐地长大,这些鱼鳃样的结构就渐渐地闭合起来直至消失,以至于出生以后不会看出痕迹。先天性耳前瘘管是第一鳃裂的遗迹,多只有一个管道,是单出口的盲管。由于这些小孔管道呈树枝样弯延迂曲,可能有分枝并伸入肉中,而且管腔的上皮有象头皮一样脱皮屑的特性,所以,管腔内经常会积聚一些脱落上皮和其他一些角化物。这些脱落上皮会阻塞管口导致引流不畅,一旦遇水潮湿就容易引起发炎。 感染后,瘘管口周围红肿、疼痛或脓肿形成溶破。一次发炎后,瘘管可反复发炎化脓,反复溃破
  以上是对“贵阳先天性耳前瘘管医院”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