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痛风是吃药还是打针啊?

您好,生活方面需要注意:1.多喝水,每日保持1500~3000毫升,少量多次喝完,以助尿酸排出.2.禁酒,酒精易使体内乳酸堆积,对尿酸排出有抑制作用,易诱发痛风;严格戒酒,破加海鲜绝对禁止.破本身含有酒精,会使尿酸的排泄受到影响;而且酒精氧化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物质,使尿酸增高.海鲜含嘌呤和蛋白质,大量摄入蛋白质会使我们人体处于一种微酸的环境,这样会促进尿酸结晶的形成;另外,短期大量摄入海鲜,大量的嘌呤会使尿酸急剧升高.虽然我们饮食因素只占尿酸的10%~20%,但是短时间内大量吃海鲜导致尿酸急剧升高,再喝酒影响排泄.3.避免大量进食高嘌呤食物,像花生,牛肉,猪肉,海鲜,如动物的内脏,沙丁鱼,金枪鱼,豆类及发酵食物等;鱼虾类,鲜肉,豌豆,菠菜,酒等!避免吃炖肉或卤肉.4.每天饮食中蛋白质的量应控制在每公斤体重1克左右,动物内脏心,肝,肠,肾,脑和肉汤等以及沙丁鱼,虾,贝等海鲜都应少吃.蛋白质以牛奶,鸡蛋为主.5.饮食中蔬菜水果牛奶不限量,少吃盐,每天应该限制在2克至5克以内.6.每日的饮食结构中,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碳水化合物可促进尿酸排出,可选用精白米,富强粉,玉米,馒头,面条等.7.避免

西药治疗副作用太大.在治疗上,西医常用秋水仙碱,消炎镇痛剂以及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来处理痛风病人,基本上疗效不错,但是过敏体质及肠胃不适的副作用颇为常见.但是秋水仙碱是具有强烈副作用的西药,使用秋水仙碱可引起严重恶心,呕吐,腹泻等肠胃道副反应.秋水仙碱引起的腹泻可造成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尤其在老年人可有严重的后果.合并溃疡病的患者忌口服.此外,应注意如白细胞降低,脱发,肌病,肝肾功能损害等副反应.静脉注射时,应注意缓慢注射(2~5分钟),切勿使药物外漏.预防性口服秋水仙碱同时给予静脉注射可引起严重的骨髓抑制,甚至死亡.不利的药物宁可不服,相比之下,中医药治疗痛风有巨大优势.事实上,中医也有许多方药可以处理痛风,像是急性的痛风关节炎发作,可依病情选用当归拈痛汤,上中下通用痛风丸,白虎加桂枝汤或四妙丸等,通常可取得不错的疗效.另有一类痛风病人是属于虚胖水肿的体质,亦即是肥胖而肌肉松软,易流汗,常疲劳,常感腰以下沉重,甚至劳累后即出现下肢水肿,这类病人可用防己黄芪汤加减来控制尿酸,也多少能达到减重及改善疲劳的效果.而研究文献也指出,土茯苓,萆薢可降低血中尿酸浓度,薏苡仁,泽泻,车前子,大腹皮,茯

治疗痛风的原则是:合理的饮食控制;充足的水分摄入;规律生活制度;适当的体育活动;有效的药物治疗;定期的降检查.临床治疗痛风一般要求达到以下目的:(1)眷终止急性关节炎发作;(2)防止关节炎复发;(3)纠正高尿酸血症,防止因尿酸盐沉积于肾脏,关节等所引起的并发症;(4)防止肾脏的尿酸结晶石形成;(5)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并发症.在临床上,要根据不同病期的病情进行针对性处理,选择最佳治疗方案.2,一般治疗包括采用低嘌呤低脂肪饮食,多饮水,戒除烟酒,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定期检查等方法.3,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痛风病急性发作应及时治疗,主要是控制症状,其最有效的药物是:秋水仙碱,其他药物还有消炎痛,炎痛喜康,布洛芬等.见效快的是秋水仙碱,但副作用也是最大的.中药有:清痹通络药酒.4,痛风间歇发作期的治疗间歇发作期的治疗主要是使尿酸维持正常值(6.5毫克/分升),保护肾脏功能,防止痛风性肾病.为此除坚持一般治疗外,最好是使用促进尿酸排泄和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临床上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只有别嘌呤醇,而促进尿酸形成的药物有丙黄舒,痛风利仙等.中药有:复方
  以上是对“得了痛风是吃药还是打针啊?”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