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压增高为什么不能抽脑脊液

您好,建议就诊三级的综合医院进行治疗!是有一定的危险的,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手术和护理! 脑积水是指脑脊液循环障碍引起的颅内压增高和脑室扩大。脑脊液循环障碍发生在脑室系统或第四脑室出口处,导致阻断近端的脑室系统扩大,称"阻塞性脑积水"多见于先天性脑发育畸形或炎症性粘连及长在脑室内或邻近的室管膜瘤和胶质瘤。脑积水的主要症状和体征与颅内压增高有关。儿童还可以出现智能发育不全、癫痫等。临床表现与一般的颅内压增高完全相同,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及原发疾病的症状。成年后较晚起病的一类交通性脑积水表现为缓慢进展的记忆减退,智能障碍,常伴起步困难,拖曳步伐,行走不稳和尿失禁又称"正常压力"脑积水或低压性脑积水。脑积水的诊断可行CT及磁共振扫描(MRI)有助于鉴别阻塞性或交通性脑积水,隐性脑积水。 脑积水是脑脊液生成过多或吸收循环受阻,引起脑脊液过多地积聚在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的现象。
   脑积水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中脑导水管畸形、胎儿期脑部感染、新生儿及生后脑膜炎引起颅底粘连、颅内出血使脑膜粘连、肿瘤压迫使脑脊液循环受阻或吸收不良等。另外脉络膜丛增生或有乳头状瘤时,脑脊液分泌增多也可引起脑积水,但

1、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桌面垂直,头部尽量向前胸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尽可能呈弓形;或由助手在术者对面用一手挽患者头部,另一手挽双下肢腘窝处并用力抱紧,使脊柱尽量后凸以增宽椎间隙,便于进针。
   2、确定穿刺点,通常以双侧髂棘最高点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汇点为穿刺点,此处相当于第3~4腰椎棘突间隙,有时也可以在上一或下一腰椎间隙进行。
   3、常规消毒皮肤后戴无菌手套、盖洞巾,用2%利多卡因自皮肤到椎间韧带做逐层局部麻醉。
   4、术者用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垂直背部、针尖稍斜向头部的方向缓慢刺入,成人进针深度约为4~6cm,儿童约2~4cm。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脑膜时,有阻力突然消失感。此时可将针芯慢慢抽出(以防脑脊液迅速流出,造成脑疝),可见脑脊液流出。
   5、放液前先接上测压管测量压力。正常侧卧位脑脊液压力为70~180mmH2O(0.098Kpa=10mmH2O)或40~50d/分。若继续做queckenstedt试验,可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即在测初压后,由助手先压迫一侧颈动脉约10s,再压另一侧,最后同时按压

脑积水的“水”是指大脑组织分泌的脑脊液,正常状态下的脑脊液对大脑的保护和生理功能的行使都有重要作用,脑脊液的量若超过正常范围就形成“积水”了。对于婴幼儿来讲,颅内压增高是其典型的症状。由于婴幼儿骨缝未闭合,虽然病儿颅内压逐渐增加,但颅缝随之扩大,因此颅内压增高症状得以代偿,故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仅在脑积水进展迅速者发生。随着颅内压增高,晚期则出现锥体束征、痉挛性瘫痪、去脑强直、眼底视神经萎缩和视力减退、表情呆滞、智力迟钝,脑积水未期常变成白痴。头围增大。常在产时或产后不久出现,大多数在生后数周或数月开始头围呈进行性扩展。患儿颈因头重而不能直立。卤门增宽。主要表现为前囱增宽,张力增高,部分患儿后囱或侧囱亦可裂开,严重者颅缝哆开,颅骨变薄。叩打前囱附近颅盖骨有破壶音。落日眼征。由于颅内压增高系双眼上视受限,两眼球下转,眼球下半部沉落到下眼险下方(落日眼征),此为重要的体征。如脑积水静止,每一个好转的征象,也是两眼球下沉开始改善。
  以上是对“颅内压增高为什么不能抽脑脊液”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