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心脏杂音怎么办?如何正确对待杂音

心脏杂音是指正常心音之外持续时间较长的声音。小儿心脏杂音不一定都是病。小儿的心脏杂音有两种情况,一是生理性杂音,二是病理性杂音。
  生理性杂音:
  小儿胸壁薄、心跳快,发热、紧张和运动后,用听诊器检查心脏时,有时可听到比较柔和如同吹风一样的声音,这些杂音往往是生理性的,对人体健康没有影响。据统计,一半以上的健康儿童可有生理性杂音。
  生理性杂音有以下特点:杂音部位较局限,均为收缩期杂音(心脏收缩时产生),持续时间短,音调低,随体位、呼吸及运动而改变,如在运动、啼哭或卧位时增强,安静或坐位时减弱。生理性杂音多见于2~3岁以上的孩子,3~7岁最多,随年龄增长,器官功能渐趋成熟,心脏瓣膜功能完备,生理性杂音会自然消失。
  也有少数杂音是由疾病引起的,如发热、贫血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小儿,因为缺氧、血液粘稠度减低等原因,血液流速加快,虽然心脏本身没有异常,也会产生心脏杂音,这种杂音称为功能性杂音。当原来的疾病治愈后,杂音也会随之消失。
  病理性杂音:
  多见于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杂音持续时

病情分析: 有些孩子在体检的时候,会被医生听到心脏有轻微杂音。许多父母认为有杂音就意味着心脏有问题,于是带着孩子盲目地四处求医。其实孩子的心脏并不一定真有问题。有的杂音是心脏病的征象,而有的杂音却没有病理意义。就是说,有些小孩可以听到心脏杂音,但并没有心脏疾病。杂音的产生是肺动脉的血流振动加强,这种振动产生的杂音音调高而柔和,但不很响亮,一般不超过Ⅱ级,不传导,常常在左胸的心尖部或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听到。一般在孩子发热、哭闹、剧烈运动时较明显,而在热退之后、安静时就减弱,这种心脏杂音不是心脏病、更不是先天性心脏病的象征,我们称其为“功能性杂音”或“无害性杂音”,对小孩的生长发育不会有影响。

问题分析:心脏杂音是血液在心脏或血管内因瓣膜或血管振动所产生的异常声音。有生理性和病理两种,也分舒张期杂音和收缩期杂音两大类。心脏杂音常见于心脏疾病,但不代表有心脏杂音就有心脏问题,同样心脏有问题也不一定有杂音。心脏杂音分六级。一般在三级以内的心脏杂音,多见于生理性;正常人或贫血等情况出现。而高于三级的杂音应该警惕器质性病变,如各种心脏瓣膜病变等等。
  意见建议:综上所述心脏杂音只能提示有可能心脏有问题,但不是一定心脏有问题。所以建议宝宝去做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已确诊。如果出现宝宝哭闹的时候嘴唇发紫这种情况,心脏有异常的情况会更大。建议进一步检查清楚,宝宝的心脏结构。
  以上是对“新生儿心脏杂音怎么办?如何正确对待杂音”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