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满月的婴儿出黄疸治疗后会不会复发或加重

病情分析: 您好。黄疸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常见症状与体征,其发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临床上表现为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各种肝脏疾病,如肝炎、药物性肝病、各型肝硬化、原发与继发性肝癌等;凡能引起红细胞大量破坏而产生溶血的疾病如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病)、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蚕豆病)、异型输血后溶血;肝外胆管阻塞的情况下,如胆总管结石、狭窄、炎性水肿、蛔虫、肿瘤等,均可引起临床上黄疸现象的发生。
  意见建议:黄疸是否复发,取决于原发疾病是否能够彻底治愈。在黄疸消失后,就加强护理,减少小儿疾病的复发现象,有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

溶血性黄疸,如果黄疸指数很高,可导致核黄疸,引起脑损害;另外,由于大量溶血,导致严重贫血,出现缺氧缺血性脑病,也是有可能的。
  溶血性黄疸可通过上述两种途径引起脑病。建议:继续配合医生积极治疗。
  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血清胆红素由出生时的17~51μmol/L(1~3mg/dl)逐步上升到86μmol/L(5mg/dl)或以上临床上出现黄疸而无其它症状,1~2周内消退,这种情况被称为新生儿溶血性黄疸。
  反复呼吸暂停、心动过缓、重症心力衰竭、休克及红细胞增多症等会引起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总胆红素浓度高于342mmol/L(20mg/d1)时则有发生胆红素脑病的危险。

只要足月儿不超过204μmol/L(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ol/L(15mg/dl)即为正常。另外,生理性黄疸的孩子除了皮肤黄染外,在食欲和精神方面都没有多大影响,而且一般在一个月内症状就会自动消除。病理性黄疸的孩子不但有皮肤变化,通常还又哭又闹又拒奶,这种情况下家长必须尽快带孩子到医院接受治疗,否则可能会引发核黄疸,后果非常严重。溶血性黄疸是母婴血型不合引起,母亲的血清进入孩子的血液引起溶血,可以大量的红细胞破坏,胆红素产生较多,可以引起胆红素性脑病,也就是核黄疸,这个是可以引起后遗症的,如果积极治疗也是可以避免的。
  以上是对“刚满月的婴儿出黄疸治疗后会不会复发或加重”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