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咽鼓管发炎怎么治疗

女  2015-12-14 03:06:14

病情描述:

我曾经在2001年患过急性中耳炎,耳膜穿孔流水,吃药输液后症状减轻。2003年复发,左耳疼,流水,输液吃药后症状减轻。2009年1月开始,左耳耳朵有堵塞感,听力下降,自听音高,到医院检查,医生诊断为卡他性中耳炎,输液3天,吃药,但是一直没有好转。3月4号去同仁医院就医,大夫说我的咽鼓管不通,耳膜内陷,造成耳朵积液,开了地麻滴鼻液和乙酰半胱氨酸胶囊,并建议我经常让我捏着鼻子鼓气。但是我用药2天后感觉耳朵堵得更厉害了,而且晚上耳朵开始流水,一开始是黄色,后来变成浅黄色,到白天流水很少了,请问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办呢?是继续用药还是要去复查呢? 应该怎么治疗呢?

耳膜穿孔危害很大:穿孔后外界的细菌、污水、异物可经穿孔进中耳诱发中耳感染引起感染流脓还有形成胆脂瘤的危险性。穿孔也会使听力下降。鼓膜穿孔是不会自愈的,需要进行修复。目前耳膜穿孔的治疗上主要是传统方法和微创技术,传统方法就是:1.灼烧方法:烧灼方法是在鼓膜穿孔边缘涂上一种特殊的药水,刺激鼓膜生长。此法无须开刀,简便易行,门诊可做,但是这样的治疗不能很好的掌握药剂的用量,使得治疗处于抹黑阶段,并且这样的治疗受到患者个人因素影响较大,很难掌握其准确度。2.传统手术:传统的手术方法是在耳内或耳后开刀,取自体组织植入鼓膜位置,但是这样的手术局限性大,此法只适用于鼓膜大穿孔或听骨缺损、中断或早期胆脂瘤等病人,并且手术过程风险大,对于耳部这样敏感的组织来说,一点误操作都有可能造成耳朵的永久失聪……而相对认可度的较高的还是微创技术——鼓膜修补术,融合当前国际领先的耳显微技术,最高可将耳部病变放大50倍,为耳部"微病变"的治疗提供了空前的"大视野",从而有效避免了传统疗法依靠医生治疗经验和手感的巨大弊端,大大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通过切除中耳及周围骨质中病变组织藏匿的所有腔隙,最大程度减少了病灶的残留,并

中耳炎,俗称"烂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中耳炎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多由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游泳或洗澡时耳朵进水等引起中耳发炎。中耳炎最常见的症状是耳内闷胀或堵塞感、听力减退或耳鸣等,常发生于感冒后或不知不觉中发生。常见的中耳炎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最常见的原因是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所致,如感冒或流感引起的鼻塞,容易并发中耳炎。2、擤鼻过于用力,也可引起中耳炎。3、游泳时不适当地使咽鼓管扩张有可能使细菌进入中耳、鼓膜外伤,使病菌从外耳道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4、婴儿因某种生理特点,当哺乳位置不正确,如横抱哺乳或平卧吸吮奶瓶,乳汁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也可引发感染。中耳炎的治疗上,方法不一效果也不尽相同。1、药物治疗中耳炎:可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药物治疗虽能暂时缓解病情,终究不是治好的办法,还会存在药物的副作用,治疗存在较大的弊端。2、滴耳法治疗中耳炎:病人取坐位或卧位,患耳朝上,将耳廓向后上方轻轻牵拉,向外耳道内滴入3~4滴药液。这样的滴剂治疗会破坏耳内的菌群,使得自己出现免疫力紊乱的情况,造成疾病加重都是有可能的3、传统手术治疗中耳炎:在耳前或后皮肤切开进入,

中耳炎,俗称"烂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中耳炎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多由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游泳或洗澡时耳朵进水等引起中耳发炎。中耳炎最常见的症状是耳内闷胀或堵塞感、听力减退或耳鸣等,常发生于感冒后或不知不觉中发生。中耳炎的治疗上,方法不一效果也不尽相同。1、药物治疗中耳炎:可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药物治疗虽能暂时缓解病情,终究不是治好的办法,还会存在药物的副作用,治疗存在较大的弊端。2、滴耳法治疗中耳炎:病人取坐位或卧位,患耳朝上,将耳廓向后上方轻轻牵拉,向外耳道内滴入3~4滴药液。这样的滴剂治疗会破坏耳内的菌群,使得自己出现免疫力紊乱的情况,造成疾病加重都是有可能的3、传统手术治疗中耳炎:在耳前或后皮肤切开进入,在显微镜下将病变组织除去后,即修补耳膜。若有听骨缺损的问题,则同时处理。接下来将外耳道用软胶填塞,接着伤口缝合,中耳炎手术即完成。这种手术创伤性比较大,痛苦也大,不建议采用。目前相对先进权威的治疗技术是鼓室成型术,是一种可以高效治疗中耳病灶和重建鼓室传音结构的手术,目的是清除病灶,并修复鼓膜及重建听骨链,以达到提高听力的目的。
  以上是对“经常咽鼓管发炎怎么治疗”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